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 正文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乐清率先全国发展应急产业初现成效

    发布时间:2017-06-16

       应急产业一般指为预防、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形成的活动的集合。按照功能和用途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和技术,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和技术,三是预防防护产品和技术,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市场年容量约10000亿元。应急产业具有多行业交叉和服务公共安全的属性,是新兴产业。发展应急产业,有利于国家的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有利于基层的产业结构优化和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企业的市场拓展和利润增长,有利于公众的安全和健康。
      一、乐清率先全国发展应急产业的五点原因
      乐清能在全国率先发展应急产业,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位一体”。
      (一)国家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的迫切需求
      从2003年开始,我国已进入突发事件的高危期,全国每年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当年GDP的6%;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等重特大突发事件,其直接经济损失达万亿元。监测预警诊断设备的及时准确性决定了应急准备的科学合理性,救援处置装备的先进性决定了应急处置的有效性。处置突发事件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为应急产业快速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和人民对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应急产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催生应急产业,但是全国至今仍无应急产业的概念界定、产业标准、产品目录和激励政策。2007年11月开始实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2009年5月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明确提出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应急产品研发和应急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年9月发文要求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也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笔者预计“十二五”的开局之年2011年初制定应急产业产品类目, 2012年底制定应急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二)地方政府培育经济增长点的殷切期待
      2010年起,广东省、重庆市、安徽省、吉林省、海南省等均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广东省政府以东莞市为建设主体启动应急产业基地建设,安徽省政府以合肥市为建设主体启动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建设,重庆市以合川区为建设主体启动安全生产(应急)产业基地建设,吉林省5月起推进应急产业发展,上述地区也相应配套优惠政策支持基地建设。
      (三)企业掘金新兴市场的必然选择
      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国内外市场普遍疲软萎缩;在国内尚属新兴市场的应急产业,其产品利润是传统产业产品的两倍以上,其市场年容量为千亿元以上,利润吸引企业转战应急产品市场并看好其发展。
      (四)乐清原有产业基础的优势延伸
      安徽、南宁等极少数地区曾经计划培育应急产业,因为没有产业基础而无法实施。乐清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链各环节齐全,虹桥电子产品众多,全国销售网络密布,方便相关应急产品的生产企业进行研发、采购、生产、营销。
      (五)乐清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新增长点培育的良好途径
      依据乐清经济的现状,产业结构优化最现实的办法是对现已有传统产业的延伸和提升。应急产业符合乐清现已有传统产业内生、延伸、提升的实际,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必将使其成为乐清经济的一个新兴巨大增长点。
      二、乐清民企转战应急产业的二个现状
      不经意间,乐清的民营企业凭着对市场的直观把握,逐渐进入了一个目前暂时没有相关标准的新兴行业。
      (一)国内应急产业市场的分类和容量
      应急产业按照功能和用途划分,一是救援处置装备和技术,例全地形消防车等;二是监测预警诊断设备和技术,例矿井电力自动化监控系统、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等;三是预防防护产品和技术,例急救箱包;四是应急教育培训咨询服务等。按照应急产品来源分为直接用于应急的专用产品、间接用于应急的兼用产品、有关联性的日常用品。据国家相关部委预测,应急产业市场年容量约5000亿元,如果包括所带动的相关产业链,年容量约10000亿元。目前,应急产品与服务市场份额四分之三的采购方是政府、社团和企业。
      (二)乐清相关应急产业的百亿产值分布
      2009年3月31日,笔者组织召开了全国首次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根据与会人员的发言及笔者对企业的走访,目前,乐清与应急产业高度关联的企业有约500家,年产值约100多亿元。相关应急产业产值分布如下:
      1.防爆电器:年产值40多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60%以上,有90多家生产企业,化工类主要有飞策、新黎明、燎原等,矿用类主要有电光、华夏、长城等。
      2.应急电源、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年产值10多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80%,有80多家生产企业,应急电源类主要有三科、维德、红宝等,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类主要有巨邦、森泰等。
      3.漏电断路器:年产值20多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65%,有200多家生产企业,主要有正泰、德力西、人民等。
      4.电力抢修金具:年产值约1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70%,有50多家生产企业,主要有永固、红光、固力发等。
      5.安全头盔:年产值10多亿元,约占全国市场的65%,有60多家生产企业,主要有恒丰、麒麟、蓝天等。
      6.其他。年产值约30亿元,主要有急救包、呼吸器、灭火器、GPS卫星定位系统、全地形消防车、警用摩托车和钻头、电锯等等。
      (三)乐清民营企业进入应急产业的三条途径
      一是产品升级。利用掌握的核心技术实现产品升级,是乐清民营企业顺利进入应急产业的关键。如春风控股集团利用水冷发动机这一核心技术,生产全地形消防车、警用摩托车,研发应急救援艇。
      二是推陈出新。利用原有的技术和销售渠道去推送新产品,减少研发时间和营销成本。如巨邦电气有限公司利用手中的智能化低压电器技术,和有关院校共同研发电气火灾监控探测器,做到新产品既能使用原技术又增加电器预警火灾新功能,还利用原有营销网络快速进入各地市场。
      三是延伸发展。乐清与应急产业高度关联的防爆电器、应急电源、电力抢修金具、安全头盔等行业,纷纷利用自身产业内生延伸优势,共同掘金应急市场。
      例如,康力迪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十多年生产一次性医疗用品历史的专业企业,2008年前年产值不到3000万元,2008年9月起进入应急产业市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进行整合升级、推陈出新、延伸发展,生产家庭保健类、汽车救护类、户外救护类、厂矿救护类、军警救护类、防灾应急类、120急救类等急救箱包,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批量出口欧美等地,2009年产值6000万元,2010年有望近亿元。
      三、乐清政府发展应急产业的六步做法(六步曲)
      以新的思维来引领,开辟一条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是乐清市委、市政府对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
      2008年9月起,在闪淳昌、国务院应急办陈胜、吕红频、工信部景晓波、谌凯、浙江省应急办陈荣、王飞、温州市应急办张继烈和乐清市政府姜增尧、王军、吴云峰等领导的关心下,市应急办开始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应急产业;2009年7月起,市政府以现有产业基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应急产业,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副省长金德水、国务院应急办主任陆俊华等领导给予关注和肯定,国务院办公厅内刊、工信部内刊、安监总局内刊、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内刊和人民日报内参、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浙江日报等均对乐清应急产业发展作深度大幅介绍。
      一是搞调研。2008年底,笔者组织对全市应急产业的产品目录、产能规模、提升能力等进行调研,把握乐清现有技术平台和产业基础与应急产业有较强关联性的优势,让应急产业在已有产业中凸现出来。
      二是树典型。2008年9月起,笔者为康力迪医疗、电光防爆、春风动力等10多个民营企业在应急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提供服务,树立了一批发展应急产业的典型。2009年7月起,姜增尧市长鼓励生产应急产品的企业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搞好乐清应急产品与国内业市场的对接,通过政企联动,打造应急产业金名片,促进生产与提供应急装备、工程、技术、服务等的企业演变成长为产业。
      三是打通道。2009年3月起,笔者逐步打通乐清市政府、有关企业与中央、省相关职能部门及各大媒体关于应急产业的通道,参与国家应急产业形态界定、产品目录制订和产业政策建议的前期工作,指导吉林等省市发展应急产业。
      四是抓培训。2009年3月,笔者召开了全国首次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2010年9月,笔者组织召开了全国首期应急产业发展培训班,对全市100多家应急产品生产骨干企业、30多个乡镇、10多个部门开展了应急产业发展的相关知识业务培训,统一了思想,武装了头脑。
      五是建协会。2010年9月起,市质监局、市应急办在全市18个应急产业相关行业协会的基础上,筹建全国首家应急产业协会,借此来加速推进乐清应急产业的发展。
      六是出政策。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工信部《关于加强工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参照《乐清市促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规定,等待工信部出台国家应急产业产品目录后,乐清市计划出台关于发展应急产业的优惠政策。
      四、笔者对发展应急产业的三层建议
      应急产业市场化,是政府有限财力条件下防灾减灾和公共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但是,发展应急产业的政策瓶颈亟待解决。
      应急产业缺乏清晰、统一、规范的定义,界定性不清;现行的应急产业政策分散于各个法规文件,组合性不足;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提供公共应急产品、服务的企业及市场的激励和规范,导向性不明。为此,作为应急产业的理论探索者、政府引领者、企业指导者的“三位一体”,笔者建议如下:
      (一)对国务院、省政府的建议
      1.尽早制订和出台应急产业的产业定义、指导意见、法律法规、发展规划(“十二五”应急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标准(产业标准体系、产品认证制度)、产品目录(救援处置类、监测预警类、预防防护类、服务类)、激励政策(投融资、财政补贴、税费减免、政府采购外包、市场拓展、强制保险、人才引进等)、补偿机制(财政预算、商业保险、发展基金、社会捐助等)。按照产业现状,分门别类,选时择地,实施激励政策,拓展产业市场。
      2.实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应急产业市场化运营模式,建立应急产业市场准入制度、应急产品产储补贴机制、应急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应急产业投资基金。
      3.根据地区已有产业基础和区域灾情社情状况,打造若干各具特色、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应急产业聚集区。争取让乐清成为全国应急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和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物资装备的产储基地,在政策、人才、技术、税费、借贷、供地、采购等方面给予优惠。
      4.加快培养应急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提升应急产业技术、管理、服务的创新能力。
      (二)对温州市、乐清市政府的建议
      1.抓紧出台乐清市应急产业的发展规划、产品目录和激励政策(含政策实施细则),争取让乐清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2.在供地、资金等方面向应急产品与服务生产企业倾斜。
      3.打造国家级应急产业基地(园区),指导组建乐清市应急产业协会、应急产业投资联盟、应急产业发展服务公司和应急产品研产销平台。
      4.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确保应急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三)对应急产品生产企业的建议
      1.针对本地及周边地区灾情社情特点,生产区域性大众化应急产品;结合本地名特优产业,生产全国性“专、精、特、新”应急产品。
      2.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加大生产和科研资金的投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系合作,积极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紧抓应急产品质量。
      浙江省乐清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 董海波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