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 正文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思路和建议(下)
发布时间:2017-06-16
-
目前,我国的应急产业的产业地位已经初步确立。未来应进一步从战略角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夯实基础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推动集群发展,打造高效产业链,壮大优势企业。建议整合政府资源,加大对应急产业的资助力度,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培养应急人才队伍,完善法律法规,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DRC调研报告■魏际刚
三、应急产业的产业地位已初步确立
我国应急产业的产业地位初步得以确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理由:
(1)从应急需求角度看,已经具备了应急产业形成的需求基础。应急需求的存在是应急产业得以形成的前提。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以及应急消费和应急安全需求不断增加,经济社会发展对应急需求的强度越来越大。
(2)从应急供给主体看,已经出现的各种类型的应急企业使得应急产业地位明显确立。
(3)应急产业园区的出现,是应急产业得以形成的另一重要特征。例如,广东省东莞市以本地从事应急产品研制生产企业为主体,在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基地已具备一定规模,未来将重点新建应急产业研发中心、救援培训中心、应急物流中心等十大中心,计划投资80亿元,其中应急产业研发中心已开工。
(4)从生产要素看,应急产业得以形成的各种要素资源如人力资源、应急技术、固定资本投资不断得到加强。
(5)从应急产业的产出看,应急产业产值规模在国民经济中虽然不高,但近些年增长速度很快。例如,浙江乐清市对该市应急产业产值的初步调研显示,2009年该市应急产业产值大于100亿元。
总的看来,应急产业在我国已经具有明晰的产业形态,未来的成长性很大,无论从应急产业规模、各类应急企业的成长、应急服务模式的多样化、应急效率均会有很大提高。当然,也要看到,我国应急产业还处于起步期,应急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家主管机构要尽快明确应急产业的产业地位,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其发展。
四、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基本思路
(一)从战略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重视制定应急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应急产业发展。制定“国家应急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保障,提出实现应急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明确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扶持政策,尽快寻找应急产业的优势领域、优势技术和优势产品的突破口进行突破,促进应急产业跨越式发展。
(二)夯实应急产业的基础能力
我国应急产业处于起步期,应急装备制造、应急服务等基础性能力还比较薄弱,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把形成应急产业的基础能力作为一项基础性任务,以增加应急装备品种、改善应急装备质量、完善应急服务网络、提升应急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快提升应急产业的基础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应急产业的基本需求。
(三)大力提升应急产业的创新能力
支持优势应急企业建立着眼于核心、共性、重大关键技术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的高水平研发机构。改造或新建一批国家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与系统集成能力。
加强相关平台建设。推进国家应急技术公共实验室、中试基地以及融资平台、人才培训平台等产业化能力建设。鼓励形成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相关主体参与的高端共性技术平台。加强高校和科研院所研究开发设施建设,形成若干具有较大规模、多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强、开放运行的应急科学研究中心。
推动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提高产学研结合的组织化程度,在战略层面建立持续稳定、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关系,整合应急产业技术创新资源。
(四)推动应急产业集群发展
应急产业集群是发展应急产业的重要方式。加快培育和发展有实力的应急产业区域集群,按照统筹规划、发挥比较优势、分类指导、稳妥推进的原则,选择产业基础好、创新能力强、市场化水平高、开放程度高的地区建设几个国家应急产业基地,引导和鼓励高水平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及相关主体向应急产业基地集聚,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产业布局相对集中的应急产业聚集区。
(五)打造高效应急产业链
我国应急产业链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产业链交易成本和生产运作成本很高,市场反应能力较弱。为此,应鼓励和引导应急企业和上下游相关主体良好合作,合理分工,有效集成,优化产业链。
(六)培育、壮大一批优势应急企业
重点培育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的骨干应急企业,按照“政府导向、市场机制、龙头整合”的原则,支持其做大做强,鼓励其收购、兼并国内外拥有核心技术的研发机构,兼并、重组国内外发展势头良好的企业,加速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本土应急龙头企业,形成品牌优势。
五、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政策建议
(一)整合政府资源,加大资助力度
我国应急产业尚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的引导、推动和扶持十分关键。建议国家制定应急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加快发展应急产业的指导意见》。
(二)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鼓励设立和发展应急技术创业投资机构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应急产业。支持应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在国内创业板股票市场采取“单独名额、单独标准、单独评审”原则,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应急产业资金支持力度,特别应发挥国家政策性银行的作用,金融机构对符合产业政策的应急企业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
(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培育和扩大应急产品市场需求。加大政府采购对国内应急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公众应急事件的普及教育,正确引导消费;完善应急技术产品和应急服务市场准入政策。
(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有效鼓励应急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如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法》中有关应急产业发展的内容,《政府采购法》中对自主创新产品优先采购办法,以及应急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等。
(五)改革相关体制机制
根据应急产业特性和新兴产业成长规律,切实形成有利于加快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如放宽市场准入;制定应急产品和服务安全评价标准,完善评审、监测和监督程序等。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