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 正文 学术交流 > 案例研究 >

    应急评价研究:未来往何处去?

    发布时间:2017-06-16

       评价在应急决策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当我们遇到应急状态,需要做的决策包括估计当前事态有没有可能被缓解或减轻、给出事件下一步发展演化趋势的估计、确定对资源的需求,等等,这些都需要对事件状态、事件对受灾人群的影响、救援或救助资源的可获取性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
        评价在数学中属于相对简单的问题,甚至算不得数学建模中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管理中,评价是难题。它难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中面向对象的评价难进行有效性验证。很多评价是一次性的,没有一个标准的测试集证明这次评价比那次评价更准确。
        2,管理中评价指标和权重的设计很难做到客观。指标可以选取任意多个,不同指标间的权重分配也难以给出为大家都信服的确定方式,同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也很难完全确定。
        3,评价方法有多个,选取哪个更适用也难有一个可行的标准。我们知道的是,评价方法可以是统计上的加权平均,或利用主成份分析方法进行评价,也可以杂以模糊数学的思路,可以采用AHP、ANP的方法进行多准则多层次的评价,也尝试一下使用矩阵分区式的定性评价,或者加入了大量专家看法的Delphi方法。当然,将神经网络方法、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等用在评价过程中也有之。但是,哪类问题试用哪类方法,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使用起来也往往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但是,在管理中,评价还不得不做,所以造成了现实中很大的困扰,尤其在应急管理中,评价直接为救援救助服务,人命关天,不得不慎。在评价类问题的研究中,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点可以考虑:
        1,变静态评价为动态评价,把时间维作为单独考虑的一个对象放到评价中去,以增强评价的连续性,从而能从这个连续性中发现一些评价本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
        2,变单向评价为综合评价,以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一次一类评价即可决定后果的弊端,多个角度总可以多些让人思考的方面。
        3,尝试使用简单方法而不是过于复杂的方法。我们就有很兴趣推荐风险矩阵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用两维表示,可以将区间分为MXN的任意多个,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如果需要,还可以将其变为多维而非仅只两维,同时,定性也可以通过代数运算变成定量。因为评价问题本身存在的问题,复杂方法有时候会造成更大的困扰,而不是协助解决问题。
        我们之前研究评价,将目光集中在了事中评价方面,这是从过程角度出发的。除了主要的应急响应过程中的评价外,应急管理还需要考虑事先的风险分析与预警,以及事后的灾害损失与恢复过程中的评价问题。
        一般而言,和应急有关的评价包括事先的风险评估、预警指标与阈值确定,事中的可减缓性评价、可救性评价与可恢复性评价,事后的损失评估,恢复成本分析,经济与社会效益评价等。除了从不同的阶段进行应急评价之外,还可以从不同主体进行评价,包括对于应急主体的各类能力评价,具体可以使对于人、组织和设施的评价,面向受灾对象的不同侧面评价,资源可获取性和可达性评价。
        从应急的不同尺度上进行评价,可以从具体的应急响应个体单元、功能单元到系统单元,或者从应急主体的行政级别按照从低到高进行能力或效率评价;而如果我们考虑到不同的层次上的应急评价,还可以从局部或整体这两个角度去进行评价,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矛盾,那就似乎从局部审视应急可能是失败的,但是从整体上看却是成功的,或者反之。
        从不同主体或客体承担的角色而言,应急评价会更加复杂,因为有可能多个主体承担同类角色,或者一个主体承担不同角色,角色与角色之间可能存在冲突,或资源上的冲突或指挥权上的冲突。
        以上提及到的这些评价多属分散评价,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集成概述为状态评价、能力评价、效能评价三大类,以形成所谓综合评价。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