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建设应急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示范基地
发布时间:2018-05-03
-
建设应急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示范基地
——经开区打造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纪实
近日,国家工信部检查组对贵阳经开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应急产业示范基地”)进行检查,对该基地的建设给予高度评价。
2015年10月,经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三部委联合评定,经开区成为我国首批授牌的7个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之一。两年来,经开区围绕“在三年培育期内,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规模水平,努力培育成为国家应急技术装备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和应急服务发展的示范平台”的目标,全力推进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目前,经开区应急产业基本形成了特种救援装备、救援专用车、应急救援装备配套和应急保障服务的“3+1”产业格局。去年,全区应急产业工业产值达44.5亿元,成为该区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夯实基础壮大产业规模
自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授牌建设以来,经开区从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实施重点扶持等方面,全力推进基地建设,不断推进以詹阳重工、奇瑞万达、普天物流等为代表的主机企业加快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围绕应急装备产业链发展需求,重点支持枫阳液压、华烽电器、永红航空、矿山机器厂等配套企业发展,提升应急救援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目前,詹阳重工已具备年产1000台应急救援装备的能力,在国家重大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另外,奇瑞万达、普天物流等主机企业已具备年产5000台救援专用车的能力。
经开区集聚了航天科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三大军工集团在黔的大部分企业,拥有良好的军民融合发展基础。在此基础上,经开区全力支持应急产业企业围绕“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资源互通共享等重点领域,做大做强应急产业规模。
“比如詹阳重工高原公路应急救援全地形车、全地形消防车和高速轮式挖掘机等产品,成功进入公路交通和武警消防部队应急救援领域,实现军民融合发展。”经开区投资服务局副局长曹彦军说。
在创新平台搭建方面,经开区目前共有省级以上科技研发机构58家,众创空间及孵化器5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是国家35个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集聚的园区之一。詹阳重工已建成贵州省工程机械研究中心。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去年经开区申请相关专利722件。
“大数据+实体经济”注入新动能
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后,货车帮立即通过平台发布信息,仅半天时间就调动了九寨沟县200公里内的4706名货车司机,在抗震救灾货物运输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经开区深入推进大数据+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应急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作为“大数据+物流”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货车帮围绕车货匹配,实现了用大数据重构中国公路物流生态。2016年,国家交通战备办公室以贵州为试点,依托货车帮开展了民用运力动员先行先试工作,构建了国家交通战备货车帮调度平台,形成大数据+战备的“贵州模式”。
另外,经开区还促进大数据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全力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通过实施“大数据+传统产业”计划,以数字化改造为突破口,以“千企改造”“一企一策”为抓手,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目前,詹阳重工、奇瑞万达均已入选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和贵州省2017年第一批“大数据+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推进应急产业集群化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经开区紧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战略,从应急产业集群化发展、夯实应急产业发展基础方面,大力发展应急装备制造业,不断提高应急产业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确保今年应急产业工业产值突破50亿元,2020年达到100亿元。
打造特种救援装备产业集聚区,以詹阳重工为龙头,推动全地形消防救援车、全地形应急净水车、轮式多功能装载机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重点开发具有实时联通、精确识别的智能型应急救援处置装备产品;
打造救援专用车产业集聚区,以贵阳普天为主导,奇瑞万达、贵州万征等企业为依托,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应急物流装备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特种救援车、医疗救援车等救援专用车;
打造应急救援装备配套产业集聚区,以贵州枫阳、贵州华烽、贵州永红等企业为支撑,加大对应急救援装备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生产;
打造应急服务功能区,以货车帮、传化智能公路港、华唐呼叫中心等物流及呼叫产业为依托,围绕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处置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应急服务业态;
……
“我们还将从政策制定、机制完善、科技创新等方面发力,全力夯实应急产业发展的基础。”曹彦军说。(记者 黄菊)
热点新闻
- 我国拟修法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
- 西安工大破解应急物资配送三大痛点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