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全国政协委员刘春平:建立重点城市群大灾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10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
副校长刘春平——
建立重点城市群大灾风险联防联控机制
在国家灾害应急预案基础上,应协调重点城市群政府,建立统一的重大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健全跨区域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救援力量协同响应和增援调度机制、应急物资储备和共用共享协调机制、道路交通联合管控机制
“目前,区域大灾巨灾防范存在指挥协调不够、救援力量分散、风险底数不清、抗灾设防水平不高、预警机制不健全,缺少统一应对大灾巨灾方案等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认为,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区域内资源、技术优势,加强大灾巨灾预警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势在必行。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准备了关于建立重点城市群大灾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的提案。
开展联防联控十分必要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刘春平介绍,以地震灾害为例,大多数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位于7度以上地震高风险区,并可能面临8度乃至9度以上的地震影响。从地震构造环境上看,北京、天津、西安、昆明等城市面临7级及以上直下型大地震的威胁,长三角城市群面临长江口外7级地震威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面临珠江口外7.5级地震威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此外,刘春平介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防震减灾法》等都对开展重点城市群大灾风险联防联控工作给出了依据。
提升重点城市群应急能力
“首先,应建立重大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刘春平指出,为提升重点城市群“防大灾、救大灾”的应急能力,在国家灾害应急预案基础上,应协调重点城市群政府,建立统一的重大灾害联防联控机制,健全跨区域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协调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救援力量协同响应和增援调度机制、应急物资储备和共用共享协调机制、道路交通联合管控机制。
“其次,应加快构建重大灾害预警体系。”刘春平说,要充分发挥重点城市群人才、技术、资源优势,利用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立体化传播网络与接收终端,尽快形成重大灾害预警服务能力,提升区域内高铁、核设施以及重大工程灾害防范能力。
热点新闻
- 我国拟修法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
- 西安工大破解应急物资配送三大痛点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