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全国人大代表袁建良:建立公民应急教育长效机制

    发布时间:2021-03-12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袁建良建议——

      建立公民应急教育长效机制

       
       

      ■本报记者 王晓晔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谈到公民应急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袁建良认为,不能让它成为应急管理的薄弱环节。今年全国两会,他提出关于加强公民应急教育的建议。

       

      应急能力培养缺乏实践机会

       

      袁建良认为,目前,社会各界对加强安全教育和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等实操性技能的重要性已经基本达成共识。但在实际执行中,公民的应急教育工作并没有完美落地,存在“外热内冷”“业务化”等问题。

       

      “突发事件来临时,公众靠什么脱险?靠的是平时储备的应急知识。”袁建良认为,应急教育对公民科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预防、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提升我国应急管理水平的迫切要求。

       

      袁建良介绍,目前各地中小学校在应急教育方面未单设课程,也未能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学生们也不够重视。

       

      “像应急避险等实操类知识的讲授,目前确实不具备设备资源等硬件条件,大多数地方也无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充足的模拟训练环境。”袁建良认为,这造成了应急避险等应急能力的培养缺乏实践机会。

       

      促进应急教育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考虑加强应急教育的组织保障,可以建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袁建良建议,各地市成立由应急管理局牵头,教育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门工作办公室,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

       

      “教育形式应该让百姓喜闻乐见,做到通俗易懂。”袁建良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精选典型性事例,借助网络向社会公开,辅以公益讲座,普及灾害防治、避险对策和各类突发事件的应对防护知识。也可借鉴日本经验,以设立节日为契机,对公民进行周期性应急知识培训。

       

      袁建良认为,建立应急教育网络十分必要。学校教育可将应急教育单设为常规必修科目,保证课时、设置及格线,建立有效运行保障机制。

       

      针对基层教育,可以以社区为单位,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和调解委员会等组织的作用,通过区域覆盖、人群精细划分等策略和手段,保证应急教育覆盖到人。针对企业教育,可按一定人数划分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开展学习和演练。

       

      “在应急教育中,硬件设施建设和财政投入要跟上。”袁建良建议,以中心城市为依托,打造专门的运营主体,建设集应急知识普及、应急能力培训、防灾减灾研究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应急教育基地,强化全程情景模拟培训和沉浸式体验。“这样的场所日常可作为市民文体场所,灾害来临时可作为应急救灾救助点。”袁建良说。

       

      关于资金,他认为,各级政府应将应急教育所需的经费单列,纳入年度预算,同时发挥财政撬动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设立应急教育基金,为应急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来源。“积极发挥开发性、政策性金融作用,通过低息大额专项贷款支持应急教育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袁建良建议。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