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2018年到2021年,时间再次印刻下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前行的闪亮坐标。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回眸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三年来,应急管理系统坚决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号令,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勠力同心、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在打赢一场场大仗硬仗的斗争中,擦亮了应急管理的牌子,树立了良好的队伍形象。
伴随机构改革的持续推进,应急管理系统正走向舆论前台和中心。诸多事件、多项工作、多位应急人成为社会热点,被主流媒体和网民高度关注。不少应急管理领域新词、热词在网络上被津津乐道,登上热搜榜,升温为全民话题。
时值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三周年之际,本期《应急管理舆情内参》推出特别策划:大数据盘点应急管理机构改革三年间的社会关注。
通过中国应急管理报大数据舆情系统,对2018年4月16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全网涉“应急管理”相关数据展开挖掘与分析,展现三年间舆论场发布的应急管理领域的声量变化,聚焦应急管理热点事件,甄选应急管理网络热词,回望令舆论场铭记的应急人身影,盘点媒体与网民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评价,供回顾与参考。
据中国应急管理报大数据舆情系统统计,2018年4月16日至2020年12月31日全网涉“应急管理”数据达48.81亿条。
2018年全网涉“应急管理”领域传播声量为12.36亿条。这一年是应急管理部门的组建之年,应急管理部门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积极适应新体制新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改革的办法和有力的举措奋力破解难题,实现了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局。
2019年全网涉“应急管理”领域传播声量明显上升,达19.35亿条。这一年既是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一年,是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整体谋划布局之年,也是各类灾害事故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一年,应急管理系统推进应急管理事业创新发展,奋力书写应急管理领域“中国之治”的答卷。
2020年全网涉“应急管理”领域传播声量为17.1亿条。这一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应急管理工作遇到许多艰难挑战,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我国发生1998年以来最严重汛情,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给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冲击。应急管理系统在大战大考中经受了考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据三年来全国应急管理工作会公布数据,2018年至2020年,自然灾害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倒塌房屋数量比近5年平均值均下降。
2018年、2019年,生产安全事故总量、较大事故、重特大事故维持“三个下降”。2020年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三个历史最低、两个历史首次”。其中,三年来重特大事故情况如上图所示。
2018年至2020年,组织应急会商721次,启动应急响应178次,派出工作组558个。
我们通过对全网涉“应急管理”数据的分析采集,总结出以下网络热词。它们或被媒体、网民反复提及,或是在改革趋势中成为时代的烙印、年度的缩影,或是你我共同的记忆。
2020年春天,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在这场史上罕见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崇高理念得到了极大彰显。
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力彰显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生动展现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2020年汛期,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的重要批示受到舆论场高度关注并引发强烈反响,深深鼓舞各方,尤其是奋战在防汛救灾一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大家表示,在严峻的汛情面前,将闻“汛”而动、向险而行,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2018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授旗并致训词,鲜明提出“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四句话要求。领袖千钧授,全员一念同。
三年来,应急管理人以实际行动践行训词精神,积极投身新时代应急管理伟大实践,切实履行好应急管理工作的职责使命,以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绩,认真书写“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时代答卷。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8年5月纪念“5·12”汶川地震十周年、2019年推进防震减灾千场科普讲座举行、2020年具有特色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模式逐步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多难兴邦,实干强国,弘扬抗震救灾精神,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方针,建立健全防治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4月18日,人民日报刊发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专访,在专访中首次提出“守夜人”概念。黄明表示,应急管理部在出现突发情况时应第一时间响应、最快速度出发、有序有力有效应对处置,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三年来,每逢节假日,各级应急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无怨无悔地值守在岗位上,24小时处于战备状态,守卫着节日的宁静与祥和,守护着百姓的平安与幸福。
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指出,组建应急管理部不能搞简单“物理相加”,必须起“化学反应”。要充分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的综合优势和行业部门的专业优势,加大统筹力度,协调各方抓落实。为推进“化学反应”过程,应急管理部努力形成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特色鲜明的应急文化、各类救援力量资源的充分整合、机关干部和工作职能的有机融合。
三年来,“1+1>2”的“化学反应”不断触发,各方力量和资源加快统筹协调,国家应急管理综合水平在稳扎稳打地提升。
2018年11月9日零时起,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制式服装和标志服饰正式启用,“火焰蓝”成为人们对“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的形象称呼,被更多人了解、认可和尊重。
三年来,从消防救援人员的“火泡手”“蜕皮背”照片走红,到一次次救援结束后累倒在地感动网友,再到森林火灾扑火人员牺牲全民泪目,微博热搜上总刷到他们的话题,而“平安归来”是网友对“蓝朋友”发自内心最真挚的叮咛。
消防救援队伍转制后,成为我国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在原有防火灭火和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应急救援任务基础上,水灾、旱灾、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交通、危化品等事故的救援,都成为了救援的主责主业。
三年来,应急管理部依靠改革破解难题,通过完善应急救援机制、加强专业队伍建设、推动救援装备升级、提升综合救援能力推进大应急体系的建设。
抗击“山竹”、寿光抢险、木里扑山火、响水急救援、汛期阻洪流……三年来,应急管理部启动应急响应178次,组织700余次应急会商,派出了558多个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灾减灾救灾和事故处置工作,在一场场应急响应的“号角”声中,被媒体和网民所熟知,打响了应急管理的牌子,走出了一条新时代大国应急管理的路子。
2020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疫情防控期间,应急人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大力支持湖北、武汉主战场和重点地区,做好防疫洗消、医疗废弃物和防疫物资转运、救灾物资保障等工作,强化重点单位安全服务,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安全。应急管理系统14名先进个人和3个先进集体荣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家级表彰,获得中央主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报道。
2020年汛期,洪涝灾害造成28个省份、7000多万人次受灾,我国面临1998年以来最严峻汛情。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应急管理队伍在防汛救灾中用实际行动践行铮铮誓言,被网友誉为“最美逆行者”。
人民日报:应急管理部组建后,实现应急管理的综合统筹,可以更加迅速地调动各方面力量开展抢险救援。链条短了、调度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更强了。
新华社: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是2020年防汛救灾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与新的防汛体制息息相关。新体制下,应急管理部门综合优势有效发挥。
中新社:应急管理部是中国所有部委中最繁忙的之一。“破立之间”,守护“生命至上”,成为这个年轻部委重要的使命。
光明日报:应急管理部与32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会商研判和协同响应机制,建立了军地应急救援联动机制,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抢险救援技战术打法。
人民日报:应急管理部积极履行国家防办牵头抓总职能,对基层诉求第一时间响应,对一线难点、盲点第一时间“打补丁”。一进入主汛期,应急管理部就进入“战时”状态,部指挥中心24小时灯火通明,一条条雨情、汛情、灾情信息从各地汇集到这里,一道道调派命令、调拨指令从这里发出。过去防汛救灾是“九龙治水”,改革转制后各部门各司其职,各显所长,形成合力,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人往哪里转移、如何确保安全”,部门的专业优势得到更有效发挥。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组建新的应急管理部,就是对新时代应急管理组织体制的一次全新重构,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半月谈:随着机构改革持续推进,各级应急管理部门陆续成立,机构、职能整合不断加速,过去各部门“九龙治水”“各扫门前雪”等难题正在逐步破除。
澎湃新闻:这个整合了11个部门的13项职责、被称为“超级大部”的应急管理部正在被更多人了解,“烈火英雄”“全灾种大应急”“火焰蓝”等词汇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人聚焦这一“超级大部”。
新京报:应急管理部成立后,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些重特大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中形成统一调度机构,参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迅速形成协调一致的实战组织,大大提升应急处置的质效。
中国应急管理报:“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的感人故事更加频密,“防”与“救”的责任链条衔接更加顺畅,对重大安全风险识别研判更加科学,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力量在“四句话方针”的引领下阔步向前,我国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在实践中充分展现出自己的特色。
新京报:超强台风“山竹”来袭,刷爆朋友圈,但很少有恐慌情绪。最重要的原因是应急救援体系的高效运行,国家应急管理系统发挥出了应有的效力。应急管理部工作细致具体,反映迅速,及时预警,快速救灾,基调务实,节奏快速,打了一场有准备之仗。
三年来,应急管理工作受到网民关注热议,网友从应急管理发展取得的成绩、应急人值班值守、应急管理事业进步突出等方面展开评论。
1.“人民守夜人”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网民@我就是想:因为有你,今夜我敢深睡。
网民@哈尼:致敬人民守夜人!
网民@沐之涵:“人民的守夜人”工作贯彻到应急管理部的各个部门,充分发挥“大应急”的理念,用实际行动给人民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
2.网民对应急管理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表示肯定
网民@石兰街飘香:未雨绸缪,预防灾害,减少灾难的发生,应急管理部好样的。
网民@我爱红烧肉:截至目前,应急管理部自成立以来,从应对多次灾害事件来看,应急管理部的建立在这次机构改革中,应该是最成功的。
网民@北极心-XYF:面对天灾他们负重着这个时代的平安前行,怒赞!
3. 更好前行,网民对应急管理工作充满期待
网民@艾思奇717:应急管理部应运而生,使命重大,盼努力前行,探索进步!
网民@南三愿:过去三年的成绩可圈可点,望更上一层楼
网民@cnbws:事在人为,人定胜天!期盼更好的明天!
网民@聚核长风:发展迅速,成熟应急。
网民@现在为李:提高群众的应急意识,完善新时代的应急管理。
从认知到认可,机构改革三年来,应急管理系统党和人民“守夜人”的舆论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梳理舆论场的数据与词频,从组建初期,在突发事件中媒体和网民对这个新部门新队伍的聚焦观察,到全面履职后,常态化报道中深度解读充分肯定,应急管理机构和队伍在全媒体舆论环境中保持高光,赢得信任。
大应急改革呈现出的“化学反应”,经历一次又一次考验,用事实展现大国应急体制机制特色,获得媒体高度评价;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救民于水火的感人故事和先进典型,频频成为网络爆款,通过新媒体、短视频感动网民;热点事件中,权威发声回应关切,各级应急管理机构通过新闻发布、网络直播、主题活动、影视动画等丰富手段,解疑释惑主动发布有效沟通。线上舆论引导与线下的高效履责相辅相成,为应急系统迎来群众的口碑。
在舆论场充分正向评价的同时,三年来,改革中的应急系统也不可避免遇到过舆情风险。电视问政中专家和媒体对部门职责的混淆误解、灾害事故新闻发布中专业词汇使用不当引发网民吐槽、地方法规文件打架、基层干部不当言论、重大隐患事故发生、灾害谣言传播等,都是应急工作中极容易出现的负面舆情。提升应急系统全员舆情素养、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应对依然是严峻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舆情应对与公共关系沟通,本就是应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度、效,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前行路上,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