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值得大力推广
发布时间:2022-08-23
-
为了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有效响应,减少灾害、事故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创新建立“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日前,该局举行“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成立和授旗仪式,为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颁发证书并授旗。据悉,深圳是全国率先普及“第一响应人”应急救护证书培训的先行先试城市之一。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各类安全事故,都会对我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危害。据应急管理部披露,今年上半年,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3914.3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失踪178人,直接经济损失888.1亿元。上半年全国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1076起、死亡8870人。这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去防范和应对各类重大灾害事故风险。
深圳创建“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是有效应对突发情况、减少事故及灾害损失的良策。“应急第一响应人”依循社会治理的思路,培养一批人员系统掌握防灾减灾基础知识、应急避难与现场疏散、突发事件信息收集与上报等知识。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就可以积极开展现场疏导、自救互救、信息收集上报等先期处置工作,全力守护城市安全和市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虽说包括深圳在内的国内城市,应急管理机制越来越健全,应急能力也越来越强,但是,无论是消防部门还是急救人员等,到达事发现场都有一个过程,一旦在“黄金时间”内不能实施救援,就会有一定的风险。由于“第一响应人”距离事发现场应该最近,也具备相应的应急救援能力,构建和完善“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可望大大提升应急救援效率和能力。
据悉,深圳2022年将培训考核不少于1万名“应急第一响应人”,要求覆盖全市3995个小区、939栋一百米以上高楼、2717所学校(含幼儿园)。显然,这是一支关乎市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特殊队伍。相比一些城市只培训AED设备操作专门人员,深圳培训出来的“第一响应人”则“技能包”更全,不止应对危重病人,还能为市民带来更多安全保障。
“应急第一响应人”机制值得大力推广,以作为每个城市防灾减灾、降低安全事故损失的一大“利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深入城市“毛细血管”的“第一响应人”越多,市民越有安全感,因灾或者因事故损失也会越低。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为此投入资金、人力来培训考核“应急第一响应人”,将大大提升基层应急服务能力。
“应急第一响应人”要想发挥最大安全保障作用,首先在于机制健全,包括财政投入、技能培训、监督管理等方面。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日前举行“应急第一响应人”队伍成立和授旗仪式,为首批“应急第一响应人”颁发证书并授旗,可增强“应急第一响应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类似激励制度可以再多些。
其次在于应急能力要过硬。“第一响应人”不仅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积累大量的应急经验,经常性进行实战演练、实战观摩是提升他们应急响应能力的必要安排。另外,“第一响应人”也要成为“第一责任人”,不仅要在平时做好安全预防工作,比如向辖区居民普及安全知识,更要在事发时敢于直面各种危险情况,沉着冷静、高效有力地参与组织应急处置。
热点新闻
- 我国拟修法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
- 西安工大破解应急物资配送三大痛点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