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连徐淮”携手共建国家综合货运枢纽,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
发布时间:2023-11-27
三市联建,意义何在?
连徐淮三市交通区位突出,交通功能差异互补,联合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打造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货运枢纽战略支点。连徐淮组合枢纽是大陆桥走廊最便捷的出海口,长三角北翼规模最大的金属矿石、煤炭、石油等战略物资储运枢纽,为长三角、中西部地区的石化、工程机械、纺织、钢铁等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供应链组织功能。通过连徐淮组合枢纽建设,进一步打通堵点、接通断点,可以放大组合枢纽优势,进一步畅通内外循环,拓展国际国内市场。
有利于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连徐淮组合枢纽是“一带”和“一路”的交汇点,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的东方桥头堡,承担着日韩、东南亚与中亚、西亚间过境贸易65%的运输量。建设连徐淮综合货运枢纽,是打造“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标杆和示范项目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落实交通强国战略、打造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江苏是第一批交通强国试点单位,也是首个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协议的省份。连徐淮组合枢纽将在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建设、枢纽经济发展、绿色现代航运等交通强国试点任务中积极探索创新。
建设目标 共建共享
连徐淮组合枢纽补链强链建设目标任务为着力强化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出海口、上合组织国家出海基地、国家战略资源储运配置中心、长三角北翼物流枢纽“四大功能”;巩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双向过境转运枢纽、大陆桥走廊第一大海铁联运枢纽、长三角北翼规模最大的国际班列集结中心、江苏规模最大的海河联运枢纽“四大优势”;加快补强以海铁联运为重点的多式联运网络,布局形成“六主九辅”多式联运枢纽。
徐州建设目标任务是,徐州将充分发挥连徐淮三市国际枢纽海港、国际陆港和国家内河主要港口的组合优势,推进主要枢纽间多种运输方式互联互通,枢纽设施共建共享,枢纽功能一体融合,重点突出海铁联运、海河联运、公铁水联运,丰富面向全球的国际运输干线,补强联系国内重点区域的物流通道,织密辐射长三角北翼及周边地区的多式联运网络,拓展枢纽辐射空间和跨区域交通资源配置能力,推进物流体系高效集约发展,实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重点聚焦“45+58”
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期内,徐州将聚焦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围绕推进国际陆港多式联运集散中心项目建设等45项重点项目、增强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等58项重点任务,开展以下三个方面工作:
完善基础设施及装备硬联通。推动淮海国际陆港、顺堤河公铁水联运物流园、观音机场国际货运站等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完善配套集疏运设施,实现主要货运枢纽间铁、水、公等交通干线互联互通、直连直通。加快运输设备更新,提升公铁水联运能力。推动大型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海河联运船舶规模化应用,内河运输与海运一次换装、无缝衔接。
实现规则及服务标准软联通。拓展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打造精品国际班列网络,优化提升国内铁路班列,增强国际供应链物流服务能力,打造专业物流服务体系,构建应急物流体系。推进枢纽经济、智慧枢纽、节能减碳发展,建设一站式服务平台,培育枢纽经济增长极,推进新基建和智慧航道建设。促进标准化运载单元的推广使用,推广“散改集”等运输模式,推动专业化装运设备运用,推进运输服务规则衔接。
建立健全一体化运营机制。深化城市间、企业间合作,以淮海经济区发展论坛等为平台,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交流互动。推进徐州陆港与连云港港、上海港的紧密合作,深化与中西部地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共建。强化跨方式信息互联共享,推动港口与铁路部门信息互通,铁路班列、内河航运、公路运输、仓储物流等信息资源整合。推进通关一体化、安检互认便捷化,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加快实现“一网通办”“一园通办”。
国家支持5亿元
为进一步放大中央资金带动效应,构建完善的运输网络,徐州着眼运输组织服务提质增效,结合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省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等工作开展,2022年出台了“运输结构调整奖补方案”,并根据执行情况今年调整形成《徐州市2023和2024年度运输结构调整奖补方案》。重点对水运集装箱运输业务、新辟内河集装箱航线、运营铁路班列、组织货物选择内河班轮与铁路班列运输、开展“散改集”业务、发展内河自备箱、设立集装箱还箱点、设立枢纽海港内陆集装箱中心、应用TOS系统、重点企业“公转铁”“公转水”、铁水联运、创新多式联运产品、建立标准体系工法奖补、新能源清洁能源集装箱船舶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推广应用等15个业务方面进行奖补,支持徐州市域内开展内河水运集装箱、运营铁路班列等多式联运业务的经营人做大做强。(中国徐州网-都市晨报)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