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中物联:预计2023年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350万亿元

    发布时间:2024-01-29

      “我国物流市场总体恢复增长。”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在第七届货运物流行业年会上做出上述表述。他表示,2023年,经济实现恢复发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全年均值为49.9%,高于2022年0.8个百分点。物流需求稳步复苏,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将达350万亿元,将继续成为全球需求规模最大的物流市场。
      总体来看,2023年1-11月份,物流业总收入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5%。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全年平均为51.8%,高于上年3.2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达1320亿件,连续十年稳居世界第一。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39.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民航货邮运输量735万吨,基本恢复至2019年水平。
      从企业端来看,何黎明介绍,一流企业产业竞争力有所提升。截止到年底,我国A级物流企业达到9600家。2023年中国物流50强企业,物流业务收入合计超过2.3万亿元,千亿级规模企业已经达到5家。智慧物流企业稳健成长,网络货运平台企业预计超过三千家。国资委开展推动创建世界一流“双示范”行动,一批物流企业纳入名单。
      物流网络布局方面,据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显示,全国规上物流园区超过2500个。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国家物流枢纽达到125个,示范物流园区100个,骨干冷链物流基地66个。25个城市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建设。中西部地区物流设施补短板初现成效,助力区域产业布局调整优化。海外仓等跨境物流设施布局加快。
      事实上,近两年来,我国对综合物流枢纽建设力度明显增强。在2019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出台,2021年2月,《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出台,其中均部署要建立多层级、一体化的国家综合枢纽体系;2022年6月30号,交通部和财政部共同印发了《关于支持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的政策通知》,自2022年起,用三年左右时间,集中力量支持30个左右的城市,实施补链强链工作,促使综合货运枢纽运能效率提升,运输服务质量提升,以及运营机制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副处长刘凌表示,综合的货运枢纽是由多种运输方式衔接转换的一个重要场所,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转换,对加快运输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2023年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我国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何黎明说,展望2024年,随着财政政策适度加力、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物流需求总体稳定,最终消费持续复苏,带动生产、进口需求稳步回升,市场温和增长将成为常态。
      何黎明指出,2024年要进一步提质增效,降低成本仍有空间。我们要认识到,降低物流成本不是简单降物流价格,也不是挤压各方利润水平,而是聚焦提质增效,通过资源整合、流程优化、信息对接、减少浪费,系统性结构性降成本空间巨大。加强产业融合,全链条系统化整合。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农业深化融合,构建具有产业特色的物流服务链,打通产业供应链全链条,实现双链联动、协同发展,有望成为供应链新的利润源。进一步完善设施联通,物流网络高效畅通。基础设施深化互联互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不断延伸拓宽,带来经贸发展的新机会。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加强资源集聚,有望带动区域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等。(经济参考网 记者 梁倩 北京报道)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