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和音)
发布时间:2024-03-18
近期,在地缘风险频发的背景下,中欧班列需求激增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中欧班列开创了亚欧国际运输新格局,搭建起沿线经贸合作新平台,在动荡世界中构筑起一条安全畅通的产供链生命线。
中欧班列以快速、稳定、可靠的优势,为中欧庞大的货物贸易保驾护航,成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的重要方式。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2928列,发送货物31.7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10%。截至今年2月底,中欧班列国内出发城市达120个,通达欧洲25个国家219个城市。“中欧班列提前订满”“对铁路运输的需求暴涨”等内容频频见诸国际媒体,凸显中欧班列畅通中欧及沿线国家贸易的“稳定器”和“加速器”作用。
中欧班列有效提升亚欧大陆铁路联通水平和海铁、公铁、空铁等多式联运发展水平,开辟了亚欧大陆供应链的新通道。提高沿线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国际运输规则……中欧班列不断提升亚欧大陆互联互通水平,跑出互利共赢“加速度”。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邮政专列以及“班列+园区”“班列+口岸”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里奥·里奥斯认为,中欧班列以一种崭新互补的方式融合了欧中双方需求,其重要价值之一就是激发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潜能。
中欧班列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共建“一带一路”践行的是互联互通、互利互惠,谋求的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是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随着货源地不断扩大,高新科技产品增多,中欧班列正从简单的“通道经济”向“附加值经济”转变,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带动沿途市场共同受益。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文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代表了每个国家为了本国利益都应该去做的事:建立尽可能多的供应通道。这既可以对冲不可预见的供应中断,又可以增强本国的联通性和影响力。”
中欧班列日夜兼程,体现了中国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行动。中欧班列运输服务网络基本覆盖亚欧大陆全境,有效扩大了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往来,加速了要素资源跨国流动。数据显示,中国与欧洲25个通达国家的进出口值从2013年的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7.42万亿元,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贸易往来更加便捷。今年的中国全国两会再次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积极信号。中方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大吸引外资力度,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将给各国带来更多合作共赢的机遇。
中欧班列通达亚欧大陆,日益成为惠及各国人民的“幸福之路”、造福世界的“繁荣之路”。中国将继续同各方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中欧班列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发展,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增进各国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