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物流行业启用隐私面单
发布时间:2017-06-15
-
赵宇辉
这几年,网购日益普及,电商平台接踵而起,物流行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与此同时,从业人员频繁泄露乃至倒卖用户个人信息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使得该行业备受诟病。
近段时间,部分电商平台与物流公司纷纷尝试启用隐私面单,引来众多关注和热议。
据悉,目前京东商城、顺丰速运、申通快递等多家企业都在逐步通过使用在用户信息栏印有微笑表情的隐私面单来替代传统的快递面单,目前分别在北京、上海、湖北等地进行试点。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他们已经推行专供配送人员使用的APP软件,快递员只需扫描包裹上的条形码收货,再在送货时同用户联系即可。这一技术升级很快赢得用户的认可。一些经常网购的消费者表示,以往为防止个人隐私泄露,不得不在收件后使用涂改液来擦掉面单上的姓名、电话、地址等信息,或是将面单销毁。如今,微笑表情能够很好地遮挡住个人信息,用户不必再费时费力地清理面单。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隐私面单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信息频繁泄露的问题,仍是治标不治本。究其原因,首先,尽管微笑表情能遮挡用户信息,但终究还是要由快递员来配送,换句话说,快递员仍旧会知道用户的地址,只要稍加打听,用户的姓名、年龄、职业等信息亦不难获取。其次,即便快递员看不到用户信息,这些信息依然会被输入APP,后台管理者同样有可能将信息泄露给不法分子,以牟取不当利益。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已经变得无限透明,就算是只有地址被泄露,不法分子依旧可以通过汇集用户的购物记录、社交软件ID等信息,得到其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究其根源,还是关于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且对于物流行业的监管力度不强,导致企业在保护用户隐私环节投入较少,内部疏于管理。
相关行业专家表示,若想真正令用户信息得到保护,还需要从多方面着手完善,仅仅依靠隐私面单远远不够。
具体来说,应分为以下几点。第一,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尝试研究并出台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通过明确且有力度的法律武器来制止泄露、买卖个人信息的行为,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第二,相关部门应该尝试强化监管力度,实时对电商平台和物流公司进行审查,引导其加强内部管理并培养从业人员诚信履职、保护用户隐私的守法意识。第三,有关部门应该尝试在各个社区、工作单位修建公共快递投放箱,方便用户在收获地址附近的公共场所自取包裹,进而避免快递员与用户接触,并且获取其具体地址。凡此种种,或能更有利于使用户的个人隐私得到保护。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