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高层力挺军民深度融合 一揽子政策料将接踵而至
发布时间:2017-06-15
专业而神秘的军工行业,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全国两会期间,军民融合再获高层力挺,让投资者对这一国家战略充满遐想。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平衡、兼容发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实际上,早在2015年3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就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今年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此次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再次提出新要求。
从这一系列部署来看,2017年有望成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落地元年,我国军工产业的改革进程将从前几年的小步缓行,转向大踏步迈进。
我们知道,军民融合主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军转民”,就是军事技术在民间的使用;二是“民参军”,即民口主体参与军工市场,同时也包含民间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投资建设领域,民口企业有序参与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
有关专家指出,军民融合发展是国防科技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与现代产业的发展方向,是建设先进国防科技工业的物质与技术基础。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因此,可以说,军民融合是富国、强军、利民的大战略,势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新近发布的《中国军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民参军”已呈井喷之势。截至2015年底,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民口单位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报告》还显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100个大项目中,与军民融合相关的占40%左右。这标志着我国军民融合正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
可以预料,军民深度融合的一揽子政策将接踵而至,从而触发军工行业整体改革的马太效应。
据悉,顶层设计方面,全面推进国防工业军民融合指导意见、军民融合“十三五”规划已经制订,并有望年内出台。此外,有关部门还在论证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加快培育若干“民参军”骨干企业。军工科研院所分类改革的部分方案也已成稿并报审,即将进入发布程序阶段。而随着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推进,军工企业混改也将成为国企混改的重要突破口。
具体到细分行业层面,有专家指出,军民深度融合有望在三大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军转民”,北斗卫星的商业化运作,其市场规模巨大,应用前景广阔。二是“民参军”,民用大飞机的研制将加速,除商业化用途外,民用大飞机为军用特种机的研制奠定基础。三是军民协同,我国造船业规模巨大,规模效应降低了军舰的建造成本,军民协同的推进也可以改善民口造船业当前面临的不利境况。
中央已定调,大幕已拉开。军民深度融合的前景值得期待!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