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条措施促物流业降本增效)
我省提出,到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较2015年降低2个百分点。这一目标如何实现?
一头连生产,一头连消费,物流是连接实体经济的“血脉”,但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为30%至40%,而欧美发达国家仅为10%至15%。因此,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对加快推进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出台的《山西省物流业降本增效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到2018年,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重较2015年降低2个百分点。为实现这一目标,《方案》提出了20条措施,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间。
四方面发力提升服务能力
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在确保企业生产运营安全的基础上,清理、归并和精简具有相同或相似管理对象、管理事项的物流企业和物流从业人员的证照资质。优化公路超限运输行政许可办理流程,推行季度超限运输许可网上审批等便民利企措施。
深化物流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物流领域商事制度改革,推行企业名称核准全程电子化和网上注册工作,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鼓励物流企业网络化经营布局。推进我省口岸工作“单一窗口”工作机制的建立和“一站式作业”改革,提高我省货物通关便利化水平。
创新管理方式和手段。加强物流信息运营管理,加强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现与全国互联互通。制定我省“互联网+”高效物流行动方案,鼓励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经营模式、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创新。
提升货运车辆通行便利水平。对企业从事生活必需品、药品、鲜活农产品和冷藏保鲜产品配送,以及使用节能与新能源车辆从事配送的,优先给予通行便利。为从事生活必需品、药品、鲜活农产品和冷藏保鲜品配送车辆依法提供相关车管业务便捷服务,合理确定配送车辆停靠卸货区域。严格落实国家公路超限治理处罚标准,减少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
四项政策降低企业成本
强化税收政策支持。积极稳妥推进营改增政策落实,完善物流业和其他行业的抵扣机制,进一步消除重复征税,降低企业税收负担。支持物流企业按照现行增值税汇总缴纳有关规定申请实行汇总纳税,解决纳税人总分支机构进项税额抵扣和申报问题,鼓励物流企业一体化、网络化、规模化运作。鼓励依托互联网平台的道路无车承运人发展。
规范物流业收费水平和行为。完善我省收费公路的有关政策并科学合理确定我省车辆通行费标准。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取消营运车辆二级维护强制性检测。继续落实收费(基金)项目目录公开制度并实行动态化管理,主动向社会公开。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机场、铁路、港口收费项目,清理不合理服务收费,并严格收费管理和监督执法。
加强用地政策支持。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加用地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积极推进采取长期租赁、先出租后出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土地。可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降低土地使用成本。
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动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加强对物流业进行资金支持、结算支持和个性化服务支持。鼓励物流企业创新融资机制,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融资规模。支持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公司债、短期票据、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筹集低成本资金。
加强体系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体系。推进公铁、陆水、陆空等多式联运发展,重点支持以集装箱、中置轴挂车、厢式半挂车为标准运载单元的联运组织形式。支持山西汽运集团、太铁中鼎物流等企业扩大公铁联运规模,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鼓励铁路运输企业与港口企业、物流园区等开展合资合作,设计开行煤炭“点到点”大宗直达班列、三晋快运、特需班列等铁路快捷货运产品。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建设“智慧物流云平台”,分层级建设高效衔接、快速运转的物流综合网络体系。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引导企业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型。加强城市末端网点配送建设,鼓励支持第三方企业在学校、社区、机关等快件相对集中的地方配置智能快件箱、信报箱,鼓励快递企业通过智能快件箱开展投递作业。探索推进“快邮”合作,提高邮政基础设施利用率。在有条件的城市研究推行“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
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引导推动物流企业、电商企业和邮政企业、供销社等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配送节点,构建信息化程度高、功能齐全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推进跨区域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完善农村物流配送网络。
打造物流枢纽体系。力争建设一批综合实力强的物流园区枢纽工程。加强高速公路网络、普通国省干线网络、农村公路网络建设,完善公路物流通道网络。推动以全省各机场为中心,以临空经济区或物流园区为依托的物流综合枢纽,不断完善省内航空物流航线网络建设。
健全物流标准体系。培育发展物流团体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大力推广托盘(1.2米 1米)、周转箱、集装箱等标准化装载单元循环共用,鼓励企业建立区域性、全国性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在快速消费品、农产品、药品等领域开展试点,支持开展托盘租赁、维修等延伸服务。
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提升行业管理能力
推进平台信息共享。加快推进山西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中鼎信息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加强综合运输信息以及物流资源交易、车货匹配、安全监管等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平台之间数据对接、信息互联,促进互通省际、下达市县、兼顾乡村的物流信息共享。
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建立物流领域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加快推进全省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山西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山西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共享)系统等信用平台的信息共享,完善并落实包括物流企业在内的企业信用行为的联合奖惩办法,及时公开相关失信信息,加大对失信当事人的联合惩戒力度。
深化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共享。落实网络安全保障措施,保障物流数据信息安全。建立防范物流业网络安全风险和打击物流业网络违法犯罪工作机制,保障物流业网络安全。
联动融合增强协同能力
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鼓励物流企业面向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为生产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入厂物流、交付物流、回收物流等精细物流服务,建立面向企业用户的一体化智慧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进一步降低产业物流成本。鼓励制造企业改造业务流程,分离外包物流业务,释放物流需求。支持从制造企业内部剥离出来的物流企业发挥专业化、精细化服务优势,积极为社会提供公共物流服务。
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按照“天字形”物流通道布局,推动铁路物流通道建设和公路物流通道建设,推动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一体化融合发展。
促进商贸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大力加强电商物流基地建设,探索“商贸+互联网+物流”融合发展新模式,降低实体商贸企业的物流成本。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支持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加强内部管理,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共同推动物流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本报记者 王龙飞
(原标题:20条措施促物流业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