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 正文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2020年中国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3-11-20
2020年中国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2021年展望
2020年是中国应急物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划时代的一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应急物流战“疫”先行,物流全行业逆行出征、连续作战,为打赢疫情防控的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坚强有力保障,为应急物流赢得了地位和声誉。“加快建立应急物流体系”首次进入中央决策部署,开启了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的新时代。展望2021年,加快推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成为全党全社会共识,陆续进入各级各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和工作安排,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踏上了新征程。
一、2020年应急物流发展回顾
2020年“新冠”疫情贯穿全年、肆虐全球,深刻影响了国计民生,改变了物流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方方面面。应急物流为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创了应急物流事业建设发展的新局面。
(一)战“疫”应急物流保障有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拉开了应急物流的抗“疫”战幕。物流全行业以物流为民、物流报国的壮志情怀,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应战,逆行出征,打响了应急物流史上伟大战“疫”,为疫情防控取得战略性成果贡献了中国应急物流之力。
1.全行业聚力应急物流
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背景下,应急物流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物流全行业紧急行动,同心鏖战应急物流战线,数以万计的一线物流企业和百万一线物流人积极投身于伟大抗疫斗争,争当“先行官”,为各地防疫应急物资和生活用品提供物流服务,有效筑起了应急保供的“生命线”。
1月27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全国物流行业发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的紧急倡议》,联合200多家物流企业、行业协会及有关单位共同发起《驰援疫情防控阻击战一线卡车司机的倡议书》,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应急物流保障倡议书》,得到全国物流行业企业和代管协会、地方物流行业协会的积极响应。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物流行业协会、物流企业联合设立应急物流保障办公室。
中国邮政、中国物流、阿里、京东、顺丰、苏宁等物流龙头企业纷纷捐助物资和数十亿资金。中国邮政、中外运、京东、顺丰、苏宁、德邦等100多家物流企业开通疫情防控物资绿色通道,为全国各地驰援武汉等地的疫情防控物资提供物流服务。顺丰航空公司临时增开直飞武汉的国内国际货运航班,运输防护服、医用口罩等各类防疫物资800多吨。京东物流将来自全国1300吨防疫物资以及民生应急物资送往武汉及周边地区。九州通医药物流公司协助武汉红十字会解决物资配送“瓶颈”。九曳供应链公司开放武汉仓免费提供冷冻冷藏类食品等物资仓储服务。赤湾东方等一批公路货运企业协助运输建材、医疗等物资驰援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外运向湖北等地发运30多台医疗应急设备,总价值过亿元。苏宁物流防疫物资绿色通道累计发车30多辆次,运送物资超过350吨。福佑卡车、狮桥运力、则一、华能智链、真好运、赤湾东方、壹米滴答、驹马、车满满、卡车宝贝、快狗打车、美菜网、货拉拉、凯东源、万邦迅捷、闪送、G7等17家物流平台展开联合行动,共同驰援湖北。
传化智联公司全面开放全国27个省市区的50多个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为防疫救援物资提供20万平方米免费仓储服务。普洛斯公司在全国40多个城市无偿开放100多个物流园区,用于应急仓储与中转服务。招商局慈善基金会联合中外运物流开放招商局“灾急送”应急物流平台,免费发运防疫物资1400多吨。天猫超市在全国300个城市提供“不打烊”服务,由菜鸟仓储和丹鸟配送提供物流配送。苏宁集团通过线上平台以及旗下家乐福、苏宁小店等渠道,加强生活物资保障,并提供24小时送达服务。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中国建材流通协会、中国物资储运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协会,发挥各自行业专业优势,纷纷发起行业倡议,众多会员和行业企业捐赠医疗物资及工程建设用物资。
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及其代管协会,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应急保障重点物流企业名单,储备应急物流运力资源5000多辆,并向交通运输部等部委提报《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和节后公路货物运输保障的情况反映和政策建议》《尽快恢复物流业平稳有序运行的10条建议》等,得到国家机关肯定并采纳。各分支机构充分发挥细分行业领域优势,大力开展共同战“疫”、技术战“疫”、“初心力量 使命担当”等系列宣传活动,极大鼓舞了会员企业的战“疫”士气,发挥了行业协会出色的动员能力和作用。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会同公路货运分会联合开设“抗疫通”--应急运输需求与运力资源共享平台,组织应急物资运输需求对接与援助,完成超过数万项全国运力的调配;会同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协调对接防疫物资物流运输,积极开展战“疫”物资应急物流服务保障,在运力极为紧张、道路受阻的困难情况下,协调德邦快递为真如基金,中国邮政为防护口罩溶喷无纺布材料生产企业解决防疫物资运输难题;同时,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委机关提供相关材料和咨询建议,为习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建立应急物流体系”等重要论述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
2.军政合力应急物流
疫情期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强疫情防控物流保障工作,积极发挥应急物流保障的强力主导作用,军民结合形成整体保障合力。
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行业协会,倡导物流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加强企业人员健康防护基础上积极参与疫情防控。骨干物流企业纷纷请战应战、主动担当、甘于奉献,在保障湖北省和其他地区城市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通过捐款捐物等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指导全国56家示范物流园区,积极参与应急物资组织、运力保障、仓储配送等工作,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保障区域医疗和生活物资供应,满足上下游生产、商贸企业物流需求和居民消费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示范物流园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组织园区内企业生产、利用全球供应链渠道境外采购等方式,积极应对区域内医用物资等短缺局面。衢州工业新城物流园区组织生产并免费赠送190多家单位氯酸钠消毒液原液约115吨。重庆国际枢纽物流园区依托中欧班列(重庆)等国际物流通道,联系对接海外资源,对援助物资提供免费仓储服务。示范物流园区主动加强与海关、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沟通,多方协同、精准对接,为各地驰援疫区的防控物资开通绿色通道。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协调口岸联检部门,指派专人为黄冈市中心医院等70余家医院医用乳胶手套办理快速通关手续。深圳市前海湾保税物流园区完成多批防疫物资运输清关工作,形成高效快捷的“前海防疫物资绿色通道”。宜昌三峡物流园充分发挥区域物资中转调运主阵地作用,承担宜昌及鄂西地区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有力保障了相关区域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在做好疫情防控物流保障工作的同时,安徽华源现代物流园、林安物流园、甘肃(兰州)国际陆港、豫东综合物流产业园等示范物流园区纷纷向相关医院、慈善机构等捐款捐物,一些示范物流园区还积极参加防疫志愿服务,参与疫情防控公共区域消毒、宣传等活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全力协调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民航局、国铁集团、中国邮政集团等单位和各地的大力支持下,协助浙江省温州市、阿里巴巴集团等采取包机从国外紧急运回上千万件医疗物资,协助建设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等将捐赠的大量物资送往武汉,协助中粮、中海油、京东等打通运输物流网络,协调处理各类运输受阻、运力保障、复工复产等问题数百项,为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其中,中国邮政、中外运物流以及各大航空公司等国有企业,发挥了“国家队”的重要支撑作用,还以其特许身份在道路严格管控的时期发挥了一定的通行优势。以顺丰、京东为代表的民营物流企业成为应急物流战“疫”的“主力军”,发挥了强大的物流实力、科技实力、组织动员能力和服务保障水平。圆通航空“疫”战成名,与中邮、顺丰航空共同组成战“疫”物流保障的空中运输突击队。军地航空运力在医疗队员和物资从多点向武汉集中快速输送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和优势。除夕夜至2月12日,空军先后3批共出动大中型运输机22架,分别从西安、上海、重庆、沈阳、兰州、南京、广州等12地,紧急投送各军兵种近3000名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驰援武汉。各省市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员主要通过民航包机进行输送,其中仅2月9日一天,就用41架民航包机输送近6000名医疗队员和医疗物资到武汉。此外,驻鄂部队抽组成立抗击疫情运力支援队,出动130辆军用卡车、260多名官兵,承担武汉市民生活物资配送供应任务。
3.科技助力应急物流
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在战“疫”物流保障中得到实际应用并加速推广,展示了科技赋能助力应急物流的亮丽场景。
疫情期间,京东物流的智能配送机器人、顺丰货运无人机亮相武汉并投入现场作业,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一些企业纷纷开放或紧急开发,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的,应急物流调度、供应链管理、资源信息共享、公共服务等系统平台。京东集团发挥物资储备、仓网协同、运力整合的优势,仅用一周时间,就协助湖北省建设了应急物资管理平台,主要功能点超过700个,设计业务场景超过130个,100%覆盖所有系统基本功能点。通过百日攻坚,平台实现了主体功能上线试运行,全面实现了应急物资“找得到、管得好、调得出、送得到、可追溯”,物资发运、接收等全流程可视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联合百家会员单位启动“抗疫通”----应急物资运输需求与运力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为应急保障物资的运输信息匹配和业务对接提供实时服务。
4.国内外接力应急物流
疫情期间,为加强境外捐赠物资运输保障,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定中国邮政物流承担外国政府及国际组织捐赠防疫物资运抵中国后转运武汉的工作,先后完成多个国家捐赠物资转运。
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海外个人物资特别是防疫医疗等物资寄递的需求激增。但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大幅减少,航空货运能力明显下降,境外港口压港严重,国际邮件积压问题突出。为保障国际邮路畅通,交通运输部会同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2个部门成立了国际物流工作专班,畅通国际物流大通道。中远海运集团与中国邮政集团协调对接,创新提供国际邮件海运服务。针对国际邮件运输在目的地海关监管、分拨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发挥各自优势和协同效应,并加强与相关国家邮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制定海运方案,积极推进开展海运邮件试点。仅4月10日试点开始后一周内,中远海运集团就承运中国邮政集团发往以色列、新西兰、巴西、日本4个国家的6个批次24个40英尺集装箱、约160吨国际邮件。
顺丰航空率先开通国内首个“逆飞”武汉的航班,持续加大国内、国际航空运输保障,充分发挥全货机运输模式优势以及60架全货机运输与庞大地面干线网络无缝衔接的强大实力,形成医疗防疫和生活物资国内外接力应急物流的立体保障网络。
(二)应急物流进入中央决策部署
由于抗击“新冠”疫情中应急物流的有力支撑,应急物流得以提上中央和领导决策议程。
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
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要认真研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习总书记关于“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国家储备体系”“加快建立应急物流体系”重要论述的提出,标志着应急物流正式进入中央决策部署,开启了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的新时代。
(三)应急物流政策措施加快推出
国家有关部委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顶层设计,加紧推出一系列应急物流相关领域的政策措施和研究课题。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实施意见》,明确“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完善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整合储备、运输、配送等各类存量基础设施资源,加快补齐特定区域、特定领域应急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提高紧急情况下应急物流保障能力。”国家发展改革委制订《关于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经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交通运输部制订《关于健全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并征求意见。公安部发布《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应急管理部牵头制订《应急物资保障“十四五”规划》,加紧建设国家级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并组织推选应急物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并完成相关数据信息采集,录入国家重点应急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作为重特大灾害发生后应急仓储服务和应急物资投送保障的储备力量。
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物流园区示范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发布第二批22个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应急物流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储备军地一体化、应急管理部关于应急物资储备供应能力提升等应急物流相关课题通过验收。军委后勤保障部加快推进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物流领域军地深度融合。这些都为应急物流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
(四)应急物流形成社会热议氛围
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行业组织,围绕应急物流、应急供应链、应急物资采购等主题,组织各种线上线下研讨和交流,发出积极正面的应急物流之声。
教育部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联合发起,邀请国内43名知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专家,举行“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物流与供应链对策研讨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组织国内30余位公共采购领域、法学领域权威专家,通过网络会议形式,召开“应急物资采购专家研讨会”,探讨当前疫情阻击战中应急物资采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途径,为抗击疫情一线的采购人员提供理论制度和方法支撑。中国交通报社联合世界银行,围绕“中国交通运输抗疫的经验与启示”主题,举行了线上研讨会。来自交通运输部、世界资源研究所、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代表与300余名国内外听众,共同回顾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抗疫”之路,中国交通运输展现出强大能力和韧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组织其专家顾问,开展针对性研究,提出应急物流全面健康发展的思考和对策建议,并通过接受《财经》《现代物流报》等媒体采访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应急物流相关行业专家们就抗击疫情中我国供应链、物流领域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不足献计献策,向政府、企业提出了诸多真知灼见,引起全社会、各行业对应急物流相关领域的极大关注和广泛热议,形成浓厚氛围。
二、2021年应急物流发展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在应急物流战“疫”胜出的基础上,在“加快建立应急物流体系”进入中央决策部署的大背景下,应急物流行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一)应急物流设施、装备和技术发展提速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作用将进一步巩固提升。中国物流业将全面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由“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加速迈进。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并要求“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平急结合的国内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装备、技术建设发展进入加速期。
目前,智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能仓储基地、数字仓库等一批新基建投入,促进“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应急管理部等四部门部署开展2021年安全应急装备应用试点示范工程申报,着眼安全与应急的先进装备、技术的试点示范项目即将成批展开建设。
2021年,上述项目的实施,将为应急物流的建设发展提供良好基础;同时,立足平时、着眼应急的物流功能也将可能得到同步贯彻和落地。
(二)应急物流政策、标准和制度建设加快
面对“新冠”疫情冲击,党中央、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各部门及时推出一系列保通保畅、援企稳岗、复工复产政策,助力物流企业纾困解难,为战“疫”应急物流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也为后疫情时期应急物流行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制度基础。
2021年,“十四五”现代物流、应急物资保障等规划即将出台,交通运输部《关于健全应急物资运输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即将发布,国家各部委关于应急物流及应急物资保障相关的课题进入成果转化阶段,《应急物流公共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应急物流数据交换格式》《应急物流数据交换通用要求》《应急物流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应急物流基础数据元》《应急物流公共数据模型》《企业应急物流能力评估规范》等国家、行业标准即将颁发实施。随着这些政策、标准的实施,以及在疫情防控中应急物流有关的制度机制和临时政策,比如绿色通道、应急生产和收储、物流资源征召动用补偿、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税费减免等的常态固化,应急物流行业基础性工作将逐步规范。
(三)应急物流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质
“新冠”疫情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企业积极向网上转移,带动传统物流发展方式向线上线下融合转变,全程数字化、在线化和可视化渐成趋势。物流企业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物流机器人、无人机、无人仓、无人配送、无人驾驶卡车、无人码头等无人化物流模式走在世界前列。连接人、车、货、场的物流互联网正在加速形成,物流数据中台助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物流业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最多的服务业,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期。
目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2021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申报工作,加快推进大数据在应急等行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的融合应用。应急管理部加快建设国家级应急资源管理平台,抢在大震大灾前做好信息化应急准备,实现应急物资“找得到、管得好、调得出、送得到、可追溯”,物资发运、接收等全流程可视化。
2021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以及物流无人机(车)保障等物流新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应急物流行业将从传统物流迈向智慧物流时代。推进应急物流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资源赋能应急物流,实现需求、态势、资源及时感知和应急物资调度全程可控,应急物流信息化、智能化提质发展步伐加快。
(四)应急物资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加深
受全球疫情及国际贸易摩擦影响,供应链弹性和柔性化要求更高。传统物流企业逐步从物流提供商向物流整合商和供应链服务商转变。打通国内外物流循环,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产业链、供应链变得日益重要而紧迫。应急供应链、产业链高效组织、密切协同,在抗击疫情阻击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全球产业格局深化调整,现代供应链出现短链、内生、协同、智能新局面。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与物流、采购、金融等服务业深化融合,助力模式创新和价值增值,拓展产业链供应链深度;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流计划,倒逼国内制造业向中高端延伸,提升国内配套能力。中间投入产品转向国内生产,缩短产业链供应链长度;数字供应链加快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结合智能制造实现大规模定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运行速度。应急供应链、产业链协同更加深化、紧密、高效。
2021年,按照“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相结合”的要求,应急物资产能储备和产能动员将不断强化,国家、军队、地方、市场和家庭“五位一体” 平急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将逐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对接协同协作将更加紧密,应急物流行业将沿着对接产业链、打通供应链、创造价值链的方向转型发展。
(五)应急物流教学、科研和培训活动升温
“新冠”疫情凸显了应急物流的重要社会价值,提升了应急物流行业的地位和作用,扩大了应急物流的社会宣传和影响,也催生和加速了应急物流教学、科研和培训活动的发展。
目前,全国698个本科物流专业点和近2000多个中、高职物流专业点,五年培养物流毕业生近80万人,60万人参加了物流、采购等职业能力等级培训与认证,高素质物流人才队伍不断成长壮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和物流企业纷纷建立应急物流研究培训机构,开展应急物流课题研究、专业培训和职业认证。
2021年,应急管理部会同教育部在100所高校开设应急管理专业学科,并大力筹建应急管理大学。国家课题有望继续加大对应急物流领域的立项扶持力度。依托大型国有、民营快递物流企业,抽组建立国家级、省市级应急物流保障专业力量并定期开展训练演练,建立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应急物流专家顾问队伍以及志愿者队伍,逐步提上相关部门议事日程。应急物流专业学历教育和专业化队伍的任职培训及军地结合、实战化、常态化演练互为补充,“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融入应急物流行业全面健康发展的生态体系。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主任徐东、秘书长范学兵,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虞晶、郑宏娟)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