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 正文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2021年中国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2022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3-11-20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之年。回顾过去的2021年,应急物流持续“发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在常态化战“疫”中起步,开启了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的新征程。展望2022年,随着从中央到地方相关行业“十四五”规划的陆续出台,应急物流体系发展方向和路线图逐渐清晰,按照“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目标加强建设,中国应急物流事业走上持续发展轨道,将在突发事件应对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2021年应急物流发展回顾
一年中,新冠疫情起伏反弹、多点频发,河南、山西等多地暴雨困城,深刻影响了国计民生,改变了物流需求侧与供给侧的方方面面,应急物流按需启动,及时响应,保障有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常态战“疫”应急物流持续发力
绵延2年多的新冠疫情依然是应急物流贯穿2021年全年的“主战场”。新冠疫情凸显了应急物流的重要性,也见证了中国应急物流由猝然发力到持续发力的成长和从容;特别是新冠疫情的全球大爆发,暴露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应急管理、物流保障等方面的虚弱,颠覆了传统认知,反衬了中国应急物流的日益成熟壮大。
2021年以来,新一轮疫情于京冀等地首发。此后,辽宁、内蒙、天津、浙江、陕西、河南等多地疫情先后反弹,特别是进入2022年后,香港、山东、吉林、上海、深圳等地疫情大有规模反弹之势。由于有了前一年战“疫”应急物流经历的教训,取得的经验,打下的基础,从国家部委到地方政府,从行业到企业,各个层面应急物流组织实施快速反应,轻车熟路,保障及时有力。
1月7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河北省石家庄和邢台地区疫情防控应急运输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应急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有关问题,规范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格式,简化了办理手续。13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邮政局《关于科学精准做好河北、北京等地应急物资运输和交通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力保障河北省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顺畅通行、加快在石家庄周边设立物资中转调运站等。16、18日,河北省先后设立3个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并备用2个中转调运站,为外省区市及省内其他城市对石家庄市和邢台市所需应急物资运输提供中转调运服务等。与此同时,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在《现代物流报》发表专访文章,指出应急物资储备供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宣讲和引导应急物流行业发展;承担应急物资运输任务的物流企业组织疫区发运专班,冷藏干线运输采取禁止司机接触货物、禁止司机下车,降低干线挂车司机感染风险等,体现了相当的专业性。以邮政、顺丰、京东为代表的重点物流企业,积极寻找民用物流主力救灾的路径,充分发挥社会物流的智慧优势,推进应急物流建设,采用无人配送车、数字驿站、自动分拣为代表的智能物流设施,提高物流效率和减少人员交叉感染,持续助力新冠疫情防控。菜鸟网络在郑州、西安、天津、杭州、香港等多个城市先后成立应急物流项目组,升级疫情发生城市业务场防疫措施,整合各地菜鸟及阿里巴巴集团资源,保障政府民生物资、抗疫及应急物资配送,以及社会捐赠的民生物资及时配送。
在2021年全年中,随着我国新冠疫苗陆续获批在国内和国外上市,并随之展开的大范围普遍接种,疫苗逐渐替代口罩、防护服、试剂盒、生活物资等,其生产、储存、中转、运输、配送等逐渐成为抗击疫情应急物流保障的重点,由此对医药冷链物流带来巨大需求,并提出巨大挑战,特别是航空运输,作为新冠疫苗长距离运输的主要方式,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为此,国内外许多生产和物流企业争先恐后扩大和加强供应链,从扩大生产控温容器的工厂到在机场扩建储存设施并加强安全性,以保障新冠疫苗能够安全运抵目的地。与此同时,在德尔塔、奥密克戎不断升级变异的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口岸封闭、航班熔断、港口瘫痪,物流延迟、供应链中断的危难情况下,中国物流行业头部企业积极承担国际应急物流责任,成为国际应急物流“领头羊”,将大量药品、疫苗等卫生防疫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世界各地,为世界各国防抗新冠疫情贡献了中国物流之力,体现了大国地位和担当,跨境应急物流逆势增长。
1月26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知印发《新冠病毒疫苗货物道路运输技术指南》。2月,中国民航局成立新冠病毒疫苗航空运输保障专班,指导、协调行业相关单位做好疫苗航空运输保障工作,及时解决疫苗航空运输中的问题,并开辟航班计划审批绿色通道,对涉及疫苗运输航班予以重点保障;同时,修订发布了《新冠疫苗航空运输保障指南》(第二版),指导行业安全、顺畅运输疫苗。据2021年3月调查统计,中国已经并正在无偿向69个有急需的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援助,同时向43个国家出口疫苗。顺丰致力于面向包括疫苗产业供应链在内的医药行业企业,为客户提供专业、安全、全程可控的一站式医药物流供应链解决方案及服务。菜鸟网络成功将中国新冠疫苗运至萨尔瓦多、特立尼达、多巴哥科威特、苏里南等亚非拉多个国家,累计运输新冠疫苗逾百万剂。新冠疫情爆发以来,菜鸟应急物流体系已经向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送超过2.5亿件医疗和生活物资,为中国应急物流赢得认可。同时,为解决疫苗在全球的温度监测问题,菜鸟物流与阿里健康开发了一套完整安全的“药品国际追溯+全球达”服务系统。菜鸟全球包裹的“物流身份证”,与阿里健康的全球“药品身份证”进行对接,实现包括疫苗在内的中国出口药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温度可控”。11月26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起草修订的国家标准《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GB/T-28842-2021)正式发布,2022年6月1日实施。
(二)突发灾情应急物流保障有力
2021年是持续不断的新冠疫情和突发洪涝等自然灾害相互叠加的一年,对中国应急物流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和严峻挑战。面对反复的疫情和突发的灾情,应急物流及时响应,迅即启动,保障活动贯穿全年,在常态化做好“六稳”“六保”的同时,重点应对河南、山西多地暴雨洪水突发灾情,有力保障了抢险救灾任务顺利完成和民生需求。
7月,河南郑州、新乡等多地发生持续极端强降雨。10月,山西晋中、吕梁等地连发暴雨洪涝灾害。7月21日,河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出“关于物流行业众志成城抗洪救灾的倡议书”。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发出“关于征集河南洪灾应急物流保障建议和事迹”的通知,动员会员企业和有关单位为抗洪应急物流保障献计献策,及时发布河南、山西灾区救灾急需物资捐助信息,协调对接相关供需资源,以及会员企业、相关单位抗洪应急物资保障事迹和做法,营造应急物流保障浓厚氛围。中外运、顺丰、京东、韵达、中通、德邦等会员单位第一时间开通河南救援物资免费运输绿色通道,并组织捐款捐物,有力支援了防汛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
7月20日,中国外运紧急启动招商局“灾急送”公益应急物流平台,应急响应,积极部署,迅速协调旗下外运物流西北公司、湖南公司、天津公司启动西安、长沙、天津3个备灾仓运作,组织运输和仓储资源,全力支援郑州抗灾,调运壹基金救灾温暖箱、卫生包、睡袋6000件,救灾帐篷204顶,家庭救灾箱(日用品)10000套。顺丰调动全网应急资源支援抗灾,捐赠2000万元,用于河南受灾群众人身安全、紧急救灾物资采购与运输,以及灾后困难群众生活和医疗救助,捐赠饮用水、方便食品、帐篷、常用药品等各类救灾及生活保障物资共计28.2万件。苏宁物流免费开放运转中心,面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慈善公益组织免费开放全国仓储资源,为应急救援物资提供应急中转仓储和应急仓储运营服务;同时,全力支持配送服务,动员郑州以及周边地区运输车队以及配送力量,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和物资配送。申通快递成立应急管理组,全天24小时响应异常需求,积极调动网络运输资源承担社会公益捐赠及运输服务,全力投入救援行动和员工、用户的生活物资保障工作,并拿出专项资金1000万元,用于河南受灾网点灾后重建及快递小哥帮扶。圆通速递全网紧急响应,保安全、保畅通、助救灾,开通绿色通道,建立24小时工作机制,全力参与配合当地抗洪救灾工作,并通过网络风险基金出资1000万元,多管齐下、全力以赴帮助受灾网点共渡难关。中通快递向郑州市红十字会捐款2000万元,并出资1000万元用于河南受灾网点、快递小哥的帮扶和公益捐赠运输。德邦快递迅速调动全网资源支援救灾物资运输,开通救灾物资运输绿色通道,优先为公益机构、医疗机构、企事业单位等有组织的救援物资提供免费运输服务。韵达速递启动紧急预案,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驰援河南受灾地区,为当地提供包括救援物资运输和救援物资捐赠等。货拉拉迅速成立应急救援公益运输小组,在郑州城区开通救援物资运输绿色通道,免费提供救援物资运输服务。传化智联组织调动郑州传化中原物流小镇与郑州传化公路港,为因灾受困需要帮助的市民和救援人员提供临时场所,提供食物、饮水等生活保障;免费开放郑州新郑市传化华商汇中原物流小镇仓储资源,为政府机构、公益组织等提供救灾物资仓储;联动传化慈善基金会“传化·安心驿站”,为政府机构、公益组织等向郑州等地运送救灾、生活物资提供免费运力对接,为参与救灾物资运输的卡车司机志愿者提供资助。国家电网公司物资系统迅速组建由国网物资部牵头,国网物资公司、河南公司和26家省公司组成的应急抢修保供电物资供应保障组织体系,紧急调用国家电网系统物资资源,全力支援河南防汛救灾,高效推进应急抢修保供电物资供应。
(三)应急物流相关规划和政策密集推出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应急产业相关政策措施密集推出的一年。受疫情影响,因为疫情这一非常事态的挑战,国家和各地方对于应急产业包括应急物流予以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和应急产业支持政策措施纷纷出台,为应急产业包括应急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目标要求。
2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规划强调要“完善交通运输应急保障体系”,要求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方式协同、多主体参与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管理协调机制,构建快速通达、衔接有力、功能适配、安全可靠的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建设多层级的综合运输应急装备物资和运力储备体系,加强重要通道应急装备、应急通信、物资储运、防灾防疫、污染应急处置等配套设施建设等。
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明确要求“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
5月13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健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决策部署,推动应急物流有关文件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组织召开了全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现场交流会。会议全面总结了疫情应对中应急物流积累的经验,交流了各地推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工作进展,现场参观了哈尔滨市应急物资中转站等物流设施建设情况,对加快建设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进行了安排部署。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会议强调:“我国是大国,必须具备同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储备实力和应急能力。要统筹解决好‘储什么’‘谁来储’‘怎么储’的问题,系统规划、科学优化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加快补齐补足关键品类物资短板。”“要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多元互补,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优化重要物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分类分级落实储备责任,完善储备模式,创新储备管理机制。”
12月30日,国务院国发〔2021〕36号通知印发了“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规划要求“强化应急物资准备”,明确:“加强物资实物储备。完善中央、省、市、县、乡五级物资储备布局,建立健全包括重要民生商品在内的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清单,合理确定储备品类、规模和结构并动态调整。”“提升物资产能保障。制定应急物资产能储备目录清单,加强生产能力动态监控,掌握重要物资企业供应链分布。实施应急产品生产能力储备工程,建设区域性应急物资生产保障基地。选择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产能储备企业范围,建立动态更新调整机制。”规划还要求“强化紧急运输准备”,明确:“制定运输资源调运、征用、灾后补偿等配套政策,完善调运经费结算方式……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统筹建立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紧急运输储备力量……健全社会紧急运输力量动员机制”等。
12月30日,国务院国函〔2021〕138号批复《“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建立健全应急物流快速响应机制”“提高物流体系韧性”两个方面,部署了“加强高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重点任务。
同时,各地也注重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从不同维度规划部署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任务,加大政策引领力度,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落地落实。北京市从韧性城市建设角度规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印发《关于加快推进韧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构建京津冀区域协同的应急物流体系,完善各类应急运力储备与调运机制”。山西省从现代流通体系角度规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印发《山西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晋政发〔2021〕38号),强调“完善应急物流体系,维护物流安全,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基本建成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目标。贵州省从应急管理体系角度规划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印发《“十四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黔应急〔2021〕30号),要求“强化紧急运输准备”,“健全政府、军队(武警)、企业、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协同配合的应急物流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培育一批应急物流基地、应急物流中心、应急配送中心和第三方应急物流企业”。
此外,在与应急物流密切相关且相互融合的军事物流领域,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也进一步作出重要决策部署。11月22日,在全军后勤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和军队现代资产管理体系,加快推动现代后勤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获得军队强力“助攻”。
在此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受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邀请,深度参与“十四五”国家物资储备规划、“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论证工作,并应约在《中国应急管理》《中国应急报》发表“健全体系提升国家物资储备效能”“加快健全统一的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文章,策应规划制定;积极主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军委后保部等军地机关,提供应急物流、物资储备、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咨询建议,并会同军队相关单位,完成国家社科基金“健全国家物资储备体系研究”等课题研究,为中央和国家部委相关文件出台提供了研究支撑。
(四)应急物流相关法规和标准加紧出台
2021年是应急事业及应急物流立法立规、建章立制可圈可点的一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国家应急管理各方面事业中的贯彻推进,依法应急治理逐渐加快立法修法,加紧技术标准建设,应急物流事业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不断取得进展。
12月20日,《中国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草案规定:“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动态更新应急物资储备品种目录,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采购、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促进应急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建立健全应急运输保障体系,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及时运输;建立健全能源应急保障体系,保障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能源供应。”还规定,“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在地方层面,广州市应急管理局制定了《广州市应急救援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处置补偿暂行办法》,明确了社会力量参与应急事业补偿有关问题,在全国属于首创,具有较强的参考借鉴意义。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的法制基础逐渐成型。
同时,在2021年,国家标准《应急物流公共标识代码编制规则》(GB/T 40413-2021)和行业标准《应急物流数据交换格式》(WB/T 1113-2021)《应急物流数据交换通用要求》(WB/T 1114-2021)陆续颁发实施;行业标准《应急物流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应急物流基础数据元》《应急物流公共数据模型》已报批待发布;国家标准转行业标准《企业应急物流服务能力评估规范》完成修订待报批。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支撑逐渐完善。
二、2022年应急物流发展展望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应急物流相关法规、政策、标准等全面推进实施的集中发力之年。党和国家将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要求,持续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深化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在与新冠疫情长期共存的趋势下,战“疫”应急物流常态化保障日益成熟完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蹄疾步稳加快推进,应对突发事件灾害的应急物流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一)应急物流相关法规、标准等加紧推进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于2022年1月22日截止,有望年内颁布实施。2021年发布,已经实施的行业标准《应急物流数据交换格式》《应急物流数据交换通用要求》,2022年实施的国家标准《应急物流公共标识代码编制规则》,即将全面贯标推进实施。2022年,行业标准《应急物流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应急物流基础数据元》《应急物流公共数据模型》即将发布实施,国家标准转行业标准《企业应急物流服务能力评估规范》将完成修订。应急物流相关的法规、标准基础基本搭建。同时,《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战略和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应急物流相关的政策,以及“十四五”规划,也将在年度计划和工作中逐步推进落实,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将显著持续加强。
(二)应急物流相关设施、装备和技术进一步发展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规划计划的推进落实,综合货运枢纽系统、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建设快速起步。2022年,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鄂州花湖专业货运机场将完成试飞、正式开航运营;同时,以鄂州航空货运枢纽为依托,国家华中区域应急物资储备中心、高端应急救援装备集配中心、应急物资供应链中心也将开建,以此为代表的应急物流军地协同将得到强化。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路空协同平急一体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能仓储基地、数字仓库等智慧物流新基建进一步投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物流领域应用场景,智能机器人、物流无人机(车)等高技术配送装备进一步推广应用,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重点领域逐步推广,应急物资储运设备集装单元化发展,应急运输调度效率不断提升。
(三)国家大物流集团聚焦主责主业发力应急物流
2021年12月正式挂牌成立的中国物流集团,定位于“综合物流服务方案提供者、全球供应链组织者”,以“促进现代流通、保障国计民生”为使命,以发展应急物流、民生物流、特种物流、危险品物流等为主营业务,在2022年将逐步整合调整到位。践行央企使命,聚焦主责主业,维护民生安全,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国家大物流集团将开始发力,应急物流迎来“主力军”加入“战场”的新格局,并由此引领社会物流加快投入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四)跨境应急物流服务保障任务日益繁重
2021年以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爆发,我国成为口罩、防护服、疫苗、病毒检测试剂等卫生防疫物资的出口供应大国,向世界各国大量开展友好捐赠和商业贸易活动。2022年,香港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紧急驰援香港抗击疫情;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先后三批向乌克兰紧急援助人道主义救援物资。随着“海外中国”的国家利益、国民安全利益的拓展,中国制造业大国产能的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形象担当,跨国跨境应急物流服务保障任务将日益繁重。
(五)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急物流保障使命拓展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年来被列为国家“六稳”“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列为2021年八大重点任务之一。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中央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作为“十四五”期间“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要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国际贸易战、制裁禁运等安全风险日益频繁甚至叠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弹性,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重塑全球供应链,保障生产方式转变等,应急物流使命逐渐向应急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拓展。
(作者:范学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黄定政,中国物流学会理事、特约研究员,中国兵器工业规划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