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 正文 政策解读 > 热点聚焦 >
2022年中国应急物流发展回顾与2023年展望
发布时间:2023-11-20
2022年,应急物流在持续战“疫”中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随着《“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等规划陆续出台实施,应急物流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展望2023年,随着全国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应急物流新时代、新征程的“春天”已经到来,应急物流在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高质量发展中同步成长壮大。
一、2022年应急物流发展回顾
一年来,全国疫情此起彼伏、多地热点频发,乌克兰危机、西方“脱钩断链”风险叠加,许多地区物流供应链面临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挑战,应急物流响应及时、保障有力,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
(一)战“疫”应急物流保障开启“加力”模式
3月以来,新冠疫情波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形势严峻复杂,全国有90多座城市实行“静默”。部分地区对货运车辆采取层层加码、“一刀切”的通行管控措施,高速公路服务区关停,公路防疫检测站拥堵,造成货运受阻、物流不畅,部分地区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受到影响,社会各方高度关注,给社会物流带来巨大压力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科学决策部署,要求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重要生产生活物资运输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各级政府部门严密组织协调、严格督导落实,物流行业企业积极投身抗疫保供,全力维护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生命线”,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物流从业人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物流保通保畅“主力军”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1.党和政府大力加强应急物流保障相关工作组织领导
3月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统筹做好道路货运疫情防控和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33号),要求科学规范设置公路防疫检测点、建立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制度、分类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在严密防范疫情通过道路运输环节传播扩散的同时,全力做好应对疫情医疗防控物资、鲜活农产品、重点生产生活物资、农业生产资料(化肥、农药、种子等)、能源物资、邮政快递等各类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要求保障交通主干线、港口等骨干网络有序运行,促进国际国内物流畅通,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日,交通运输部召开物流保障协调工作机制会议,研究部署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提出严禁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防疫检测点、严禁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立统一格式、全国互认的通行证制度,不得层层加码、“一刀切”以及加密设置核酸检测点、确保货车司机服务措施到位和管控信息互联共享等五条举措,确保“一断三不断”等。
4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切实做好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22〕3号)。《通知》要求,“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力保障货运物流特别是医疗防控物资、生活必需品、政府储备物资、邮政快递等民生物资和农业、能源、原材料等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输畅通,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确保‘一断三不断’(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确保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运输通道不断)”,从全力畅通交通运输通道、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全力组织应急物资中转、切实保障重点物资和邮政快递通行、加强从业人员服务保障、着力纾困解难维护行业稳定、精准落实疫情防控举措等七个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
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十项重要举措,要求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截至4月底,全国24个省份启用了全国统一式样的通行证。
4月19日,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总指挥(全体)第一次会议。会议学习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4月18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审议了《国务院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物流供应链重点企业跟踪保障及“一事一协调”工作规范》和《关于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若干措施》。会议强调:一要共同抓好过度防控问题整改,全力确保交通网络畅通有序。对不符合要求的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收费站、普通公路等,要建立台账、立即整改。强化跟踪调度,坚决防止收费站和服务区关停问题反弹。坚决取缔在高速公路主线和服务区设置的防疫检查点。二要共同抓好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全力支撑重点区域经济运行。加强稳链保供服务,主动对接、主动服务,绝不能因运输保障不到位影响供应链产业链稳定运行。三要共同抓好车辆通行精准管控,全力提升货运物流运转效率。加快推广核酸检测结果全国互认通用,对货车司机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四要共同抓好城乡物流配送服务,全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需求。优先为邮政快递人员提供集中核酸检测。支持在疫情严重地区的基层社区设立无接触接驳设施,有序恢复末端投递服务。五要共同抓好重点企业供需对接,全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加强信息共享和政策协同,优先保障重点企业运输任务相关车辆的通行。六要共同抓好从业人员纾困解难,全力帮助物流企业渡过难关。七要共同抓好物流领域疫情防控,全力防范疫情传播扩散风险。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对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做出工作部署,强调“要坚持全国一盘棋,确保交通物流畅通,确保重点产业链供应链、抗疫保供企业、关键基础设施正常运转。”
11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听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抓好疫情防控和优化调整措施的实施,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01号)予以发布并明确要求。
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据此,12月8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工作的通知》,精准明确了优化核酸检测查验措施、保障运输服务有序、确保交通物流畅通、强化从业人员防护、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等措施。
2.行业协会积极有效做好应急物流保障相关工作
3月底,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向全国人大财经委、全国政协、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国务院研究室、参事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商务部、工信部、国资委等部门提交《关于货运物流不畅影响生产生活供应的紧急反映和政策建议》,提出六大方面三十多条政策建议,获得领导批示和肯定,部分被国办发明电〔2022〕3号文采纳。
5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举办“应对突发事件物流保通保畅稳产稳链网络论坛”(即“双保双稳”网络论坛)。会议围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30位行业智库、院校专家和重点物流企业高管,为建立和完善常态化应急物流体系积极建言献策,结合实际展示了最新研究成果和鲜活案例,产生了一批基础性、应用性、创新性、前瞻性较强的核心观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及时为顺丰、申通、圆通、中通、德邦、极兔等企业开具“承担群众生活必需品配送业务证明”,协助物流快递企业取得通行和经营便利,保障其在特殊时期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提供寄递服务,并会同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共同发起“共克时艰、支援抗疫、发展经济”的倡议,并积极协调菜鸟网络等头部物流企业开放仓储资源、捐赠运力,对接政府相关部门,为四川省、成都市抗疫提供应急物流支援。
3.重要战“疫”应急物流保障突出有力
4月上海疫情期间,商务部组织11省区对上海市开展联保联供,辽宁省海事部门专门开辟水上“绿色通道”,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全力协同,陆续开通投运长三角重要物资应急保供中转站,全程落实闭环管理与“无接触”交货,推动省际重要生产物资进站流通,打通长三角区域货运“血管”,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物资跨区域互联。其中,国铁集团加强对上海的蔬菜等重要生活物资的运力保障,大批蔬菜等物资通过铁路驰援上海;中外运在“战疫情、保畅通、打造韧性供应链”重大行动之外,发起守“沪”行动,为上海民生物资供应提供物流保障;顺丰紧急开通生鲜食品补给驰援上海航线,动用华东无人机基地无人机突击队无人机30余架,用于城市末端物流配送,为居民运送蔬菜、生鲜、抗原试剂、应急药品等物资,协助上海蔬菜集团每天点对点向12个区输送蔬菜4000吨;京东物流通过航空、海运、铁路、公路等立体交通方式,从北京、广州、武汉、成都、西安、济南等地紧急调拨民生保供和医疗应急物资,调派快递、分拣人员4000多名驰援上海,并紧急调运刚生产下线的第五代无人智能快递车在封控区域开展无接触配送;为解决保供运力难题,打通“最后一公里”,邮政、申通、中通、苏宁、盒马、美团、饿了么等多家保供企业也从多地抽调集结数千名工作人员支援上海,积极助力运输生鲜、蔬菜等生活物资;普洛斯全方位服务35家保供企业运营,为园区内近50家封闭运营企业提供防疫、运营及生活支持,为近2300名企业客户一线运营及值守工作人员的防疫、工作和生活食宿提供保障,日均出货量3000吨,支持城市防疫运行供给不间断。
12月以来,以北京为首的疫情集中爆发,顺丰、京东等物流企业开启“夜派”模式,延长派件时长,同时设立帮扶基金、加强人员招聘、调配各方运力,帮助北京网点恢复产能,保障“最后一公里”快递畅通;中国邮政北京公司组建市区两级突击队800余人,开展重点帮扶,提升投递能力,同时利用智能包裹柜及自有代投点,尽可能通过“无接触方式”加快邮件投递;京东物流从上海、广东、陕西等全国16个省市,抽调2000多名快递员,定向增援北京,进一步畅通末端配送,同时运用在北京常态化运营的100台智能快递车,为社区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还在社区与快递站点之间形成接驳;菜鸟网络成立保障在京配送工作组,直送(丹鸟)北京站点全力开放配送,700多家菜鸟驿站在末端提供免费保管和送货上门,开通北京药品优先配送专线,保障民生物品快递及时接收;申通、韵达、圆通、德邦、中通、极兔等物流快递企业,也从增派人员、增加激励、安全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北京的服务保障能力。
(二)突发事件跨境应急物流保障有力高效
2022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突出重要的一年。在全球范围的新冠疫情背景下,乌克兰危机爆发,疫情管控与经济制裁的影响和措施轮番加码,国际航空货运通道受阻,中欧班列存在断路风险,海运集装箱大量积压港口,国际跨境物流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物流集团发挥“国家队”“主力军”作用,积极克服防疫政策收紧、乌克兰危机导致国际通道受阻、物流成本上升等困难,保障国际物流通道通畅,助力“中国制造”不断链、全球物流不断线,如期完成中信重工出口矿机、中铁建俄罗斯莫喀高速等国际物流项目任务;针对深港跨境陆路运输运力大幅下降问题,研发“粤港跨境通”平台,打造“深圳蛇口-香港屯门、青衣”供港物资水运新通道,通过“陆转水”使流程效率提升70%,截至3月底统计,发送货物2.9万余吨,有力保障了香港防疫及生活物资供应。
乌克兰危机以来,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将1000份赈济家庭包(主要包括毛毯、防潮垫、毛巾、餐具、水桶、手电等),食品、睡袋、防潮垫以及儿童奶粉、棉被等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从北京分三批启运,向乌克兰红十字会提供紧急援助,帮助乌克兰红十字会救助受冲突影响的流离失所者。
土耳其地震后,接到土耳其驻华大使馆紧急运输物资需求,菜鸟成立援助土耳其应急物流专项小组,迅速调集运力,并在北京顺义开设应急仓库,协助土耳其驻华大使馆完成国内救援物资的揽收、仓储和国内物资调运,并开展航空运输,将当地急需的防寒帐篷、睡袋、毛毯等救援物资源源不断运抵阿达纳等地震区。截至2月21日,菜鸟支持处理土耳其救援物资超200吨。
(三)应急物流相关规划和政策加快推出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和应急产业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出的一年。受长期疫情的影响,以及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经济“脱钩断链”的威胁挑衅挑战,国家和各地政府对于关系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现代物流、对应急产业包括应急物流高度重视,“十四五”规划和应急产业支持政策措施纷纷出台,为应急产业包括应急物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明确了目标要求。[x1]
1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规划》从“建立健全应急物流快速响应机制”“提高物流体系韧性”两个方面,明确部署了“加强高效应急物流体系建设”重点任务等。
2月14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国发〔2021〕36号通知)。《规划》提出,“依托大型骨干物流企业,统筹建立涵盖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紧急运输储备力量,发挥高铁优势构建力量快速输送系统,保障重特大灾害事故应急资源快速高效投送。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优化紧急运输设施空间布局,加快专业设施改造与功能嵌入,健全应急物流基地和配送中心建设标准”“加强紧急运输绿色通道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及人员运输车辆优先通行机制。建设政企联通的紧急运输调度指挥平台,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减少物资转运环节,提高救灾物资运输、配送、分发和使用的调度管控水平”“在关键物流枢纽建设应急物资调运平台和区域配送中心,依托大型快递物流企业建设一批综合应急物资物流基地。完善国家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和应急物资保障数据库,汇聚应急物资信息”等。
10月11日,应急管理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规划》紧紧围绕“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总要求,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明确了5个方面主要任务和6个重点建设项目工程。主要任务包括: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制机制法制、提升应急物资实物储备能力、提高应急物资产能保障能力、强化应急物资调配能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化建设。重点建设项目工程包括:应急物资储备项目、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应急物资保障标准项目、应急物资产能提升工程、应急物资调配运送现代化工程、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工程。
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国办发〔2022〕17)。《规划》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推进现代物流提质、增效、降本,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现代物流安全应急能力”“提升应急物流发展水平”等,明确部署了“应急物流保障工程”等14项重点工程。
同时,各地也注重强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从不同维度规划部署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任务,加大政策引领力度,推动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规划落地落实。在此期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深度参与应急管理部《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物资保障应急预案》相关研究,参加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5月6日“应对突发事件物流保通保畅稳产稳链网络论坛”,并在《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与采购》《物流研究》等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提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积极宣讲和引导应急物流行业发展;积极主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及军委后勤保障部等军地机关,提供应急物流、物资储备、应急物资保障等方面咨询建议;全程参与、全力支持中国物流集团组建相关方案规划研究论证,为打造应急物流服务的“国家队”和应急物流体系的“主力军”提供智力支撑。
(四)应急物流相关法规标准建设继续推进
2022年,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在国家应急管理各方面事业中的贯彻推进,应急治理立法修法、技术标准建设继续推进,应急物流事业的法制化、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不断取得进展。
1月22日,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关于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议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
2023年2月13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印发《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国粮应急规〔2023〕24号)。
2022年,行业标准《应急物流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WB/T 1122-2022)、《应急物流基础数据元》(WB/T 1123-2022)、《应急物流公共数据模型》(WB/T 1124-2022)陆续颁发实施;国家标准转行业标准《企业应急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已报批待发布。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支撑逐渐完善。
二、2023年应急物流发展展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三年抗疫后首次放开的第一年,应急物流在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局中迎来新机遇,迈开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一)应急物流相关法规、规划、标准等加紧推进实施
2022年已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当年未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2023年可望颁布实施。2022年发布的《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暂行办法》,行业标准《应急物流基础信息分类与代码》(WB/T 1122-2022)、《应急物流基础数据元》(WB/T 1123-2022)、《应急物流公共数据模型》(WB/T 1124-2022)即将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标准转行业标准《企业应急物流服务能力评估指标》即将发布实施,应急物流相关的法规、标准基础基本搭建。同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十四五”应急物资保障规划》等应急物流相关的政策规划,也将在年度计划和工作中逐步推进落实,中国应急物流事业发展相关标准规范技术支撑逐渐完善,立足现代物流体系与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军地协同推进的大国储备体系逐渐形成,中国式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二)应急物流相关设施、装备和技术进一步发展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等规划计划的推进落实,综合货运枢纽系统、综合交通应急运输网络建设快速起步,交通强国试点项目“路空协同平急一体的应急物流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取得进展。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城市配送中心加快建设,智慧物流园区、智慧港口、智能仓储基地、数字仓库等智慧物流新基建进一步投入,“通道+枢纽+网络”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加快布局建设,物流末端网点智慧化、网络化发展,物流基础设施不断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应急物流可依托的设施条件更加完善。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进一步开发物流领域应用场景,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物流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装备进一步推广应用,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重点领域逐步推广,网络货运、数字仓库、无接触配送、即时配送等“互联网+”高效物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应急物资储运设备集装单元化发展,应急运输调度、物流配送效率不断提升。
(三)跨境应急物流服务保障任务日益繁重
随着“海外中国”的国家利益、国民安全利益的拓展,中国制造业大国产能的输出,着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形象担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跨国跨境应急物流服务保障任务将日益繁重。随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倡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推进实施,东盟、中俄、中亚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和网络建设,一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跟随“中国制造”“中国基建”“走出去”,发展全货机、跨境直达运输、“门到门”物流,并加快海外仓等境外物流网点铺设,建设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网络,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物流网络,跨境应急物流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应急物流保障使命不断拓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较低物流成本,同时强调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多年来被列为国家“六稳”“六保”的重要任务之一。新冠疫情全球爆发、国际贸易战、制裁禁运等安全风险日益频繁甚至叠加,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成为后疫情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弹性,立足重点企业“白名单”,依托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调平台,并支持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重塑全球供应链,保障生产方式转变等,应急物流使命向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拓展深化。
(作者:范学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