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物流文化 > 物流文化研究 > > 正文 物流文化 > 物流文化研究 >

    《宗喜物流思想》卷四 物流文化篇之二

    发布时间:2023-11-17

      物流文化是物流行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沉淀下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是物流业的宝贵财富,务必珍而惜之,光而大之。物流文化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物流行业长期积累沉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产品。人类为了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实现物资有序而可控地流动,一直在进行着大量的创造性实践和探索。人类历史的车轮,并没有辗碎物流文化的轨迹,而是满载着丰硕的文化成果送入人们的记忆中。如,大禹治水的奇迹,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工程,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发展海外贸易,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以及冯如制造飞机发展航空业,构筑了人类社会一道道亮丽的物流文化风景线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正是人类这种改造自然和社会所进行的大量物流实践活动,才孕育和滋养了物流文化,为物流行业的人们普遍认同,对物流活动产生着积极而深远地影响。

      物流文化如甘雨,滋润物流万物,奠基固本,具有强大的功能作用。首先,物流文化具有引领导向功能。物流文化具有明显的发展指向性。通过确立物流发展目标,引领和带动物流事业的发展;通过社会或者行业内的健康舆论,可以有意识地监督和纠正物流系统运作的偏颇和隐患;通过物流企业先进事例的示范,可以带动其他物流企业,推进整个物流行业的进步。其次,物流文化具有凝聚人心的功能。人气旺则物流兴,物流文化凝聚人心。创立物流学科以及按物流功能设立仓储专业、运输专业、配送专业等,可以建立专业乃至强化行业的归属感;制定物流系统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信息标准以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可以获得物流行业的认同感;树立共同的物流价值观和理想目标,发扬团队精神,可以使物流员工形成向心的凝聚力。再次,物流文化具有激励壮志的功能。物流员工之间或物流企业之间建立深厚感情,可以融洽物流团队内部的关系;尊重物流员工,可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严密的绩效评估,可以提高物流员工的工作能力;物流管理者的表率作用,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干劲。最后,物流文化具有净化融通的功能。物流文化可以净化人文环境,促进整个物流系统的融合通达。“严”字当头的精神,优秀恒定驾驶行为的理念,公平、公正、公开的阳光采购思想等,可以规范物流行为,营造“树正气、却歪风、讲诚信”的职业氛围。服务文化、节约文化、质量监督文化、亲情文化、绿色文化等,可以融洽物流团队内部的关系,缓解物流各系统之间、各环节之间的矛盾,实现物流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充分发挥物流系统的保障效能。

      物流文化的本质是快乐物流。物流是诗,是时代之抒情诗,吟唱着人类生活的乐章;物流是画,是时代之风情画,描绘着人类社会的美妙图景。物流创造快乐,快乐滋养物流。物流本身蕴含着快乐,物流诸元均散发着快乐之气息。快乐物流是一种昂扬的文化,是一种青春的活力,是蓬勃升腾之旭日,是五彩绚丽之朝霞。物流融动静于一体,时而静如穆山,时而动若大潮,一路欢歌,奔腾不息;物流穿山越岭,跨河越川,一路辛劳,不知疲倦,抒壮志于天南海北,展豪情于北国江南,编织着一幅幅动人的美景,记载着一部部感人的华章;物流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力量。物流创造优美的环境,迎朝阳送货于大街小巷,披晚霞穿梭于城郊村乡;风餐露宿送服务,披星戴月赶货场。物流人欢欣跳跃,用户则更加心情舒畅。物流讲究内容和谐有序,讲究循规遵章;车流有道,船行有航,诸元一体,劳逸有度,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无缝链接,滚滚向前,活脱脱俨然一个快乐家庭。物流讲求效益,以优质服务赢得客户满意,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物之流,价之动也。物流者,经济流也。物畅其流,价畅其流,降成本以获益。快乐物流蕴含着物流的美学、心理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的依据,物流活动跳跃着快乐的音符,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流淌着丰富的感情,揭示着物流文化的本质属性。

      物流文化是一种行业文化,既有普通文化之品格,又独具物流特色。物流行业不同于从事资源领域和人力领域所进行开发利润的行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它开辟了人们对时间价值、场所价值以及流通加工附加价值的认识,这些都是物流行业的人们经过长期实践所积累的智慧结晶。因此,物流文化无不打上深深的行业烙印,闪耀着物流行业特色的光芒。

      中国物流文化源远流长,折射着勤劳的物流实践者的智慧之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是最早应用于军事的物流工具;都江堰水利工程,反映了宜疏不宜堵的物流思想;草船借箭、官渡之战都是古代战争中的物流典例;古丝绸之路、京杭大运河等,都凝聚着物流人的聪明才智;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更是宏大的物流工程;成吉思汗的羊群物流以及汶川地震的背篓物流都集中代表了物流人的智慧。在中国革命战争画卷里,也有精彩的物流文化,伟大领袖毛主席以诗人的情怀,书写了军事物流战略篇章:一是开辟物流基地(根据地),实现有物可流;二是领导军民自力更生,开展大生产运动,从源头上巩固物流;三是取之于敌,壮我军威;四是调动敌人,让蒋介石充当运输大队长。

      物流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普通文化的品格,民族文化的特色。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基础。“天时地利人和”的传统文化思想,逐渐演化为现代系统物流理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友善思想,逐步演化为现代协作物流理念;“仁义礼智信”的诚信思想,逐渐演化为现代诚信物流理念;“过犹不及”的适度思想,逐渐演化为现代科技物流理念;“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逐渐演化为现代绿色物流理念。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有着强大的政治文化作依托。政治文化是中国社会的主导文化,不仅推动着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样也影响着物流文化的成长和进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给物流文化赋予了经济效益为主导的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了中国物流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科学发展观”给物流文化增添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有着浓厚的情感文化和关系文化作沉淀。中国儒学的仁学,强调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物流文化同样注重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往,深深地打上了情感与关系文化的烙印,使中国特色的物流文化披上了浓重的传统文化色彩。

      物流文化建设必须博采众长、彰显特色,诚信为基、服务为魂,以人为本、和谐快乐。博采众长、彰显特色,是广泛汲取和吸纳各家之长,加以融会贯通,形成既反映物流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又能够体现社会经济文化特色的精神财富。通过吸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物流文化体系,以保持物流文化的先进性;通过系统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加强与物流文化的融合,形成既符合民族特点,又能推动现代物流事业发展的独具特色的物流文化。诚信为基、服务为魂,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把优质高效地满足用户之需作为物流的灵魂,依靠团结协作,实现合作共赢。诚信是衡量物流企业的一项根本标准,也是物流人必须把控的道德底线,只有坚持诚信才能保持物流各个环节的稳定运作,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服务是物流的根本目标,物流不创造商品的形质效用,而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产生空间和时间的效用,所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物流系统运作的灵魂。以人为本、和谐快乐,是通过科学管理调动物流员工积极性和劳动热情,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实现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经营物流的是人,实现物流的是人,物流服务对象也是人,所以必须要从满足人的需求和实现人的价值为根本。和谐快乐是物流过程的生动体现和高境界追求,既强调在物流企业或联盟之间的竞争中,实现双方和谐共赢,达成集体快乐,又注重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统一所带来的一种“天乐”。

      物流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无缝链接的供应链文化,以人为本的物流管理文化,诚信和谐的物流行为文化,用户至上的物流服务文化,绿色健康的物流环境文化,共同构成物流文化的主要内容。

      供应链文化的目标是无缝链接。供应链文化是供应链上的各物流保障单元、上游企业以及用户在供应链长期实践中,形成共识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行为规范和思维模式的总和。供应链文化的基础是利益共享,根本目标是无缝链接。在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都需要利益做支撑,只有实现信息、物质等方面利益的公正共享,才能使供应链各成员有效协作,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无缝链接。加强以无缝链接为核心的供应链文化建设,一要树立合作共赢理念。打破条块分割、相互独立的供应格局,主动适应合作潮流,通过各自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共同将供应链做大做强。二是强化合作共生意识。现代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每条供应链上各成员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彼此利益相关、荣辱共存。因此各成员要加强沟通、相互支持,维护整体保障效益兼顾自身生存利益,建立持久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三是培育整体优化思想。供应链追求的是从供应源点到用户消费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整体优化,各成员要从供应链的大系统入手,实现多项功能的整合,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四要培养风险共担观念。倡导将各成员的风险与供应链整体的风险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步实现风险共担,进而增强供应链的整体凝聚力。五要培育逐级服务的思想,上游为下游提供优质服务,下游关心上游的物流状态,形成稳定而优良的服务链条。

      物流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物流管理文化是物流管理工作的重要遵循,是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物流保障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积极参与物流系统的优化改造是物流管理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的物流管理,无不闪现着物流管理人员的智慧,无不充满了物流人员的创新,使物流实践成为所有人员自我能力、自我价值展现的舞台。加强以人为本的物流管理文化,要以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激发内在动力,围绕物流系统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根本要求,创新教育引导方式,细化物流各专业人员的具体能力标准,深化思想认识,促进物流人能力潜质的培养和发挥。要以文化认同来统一能力诉求,没有文化认同,物流人就没有归属感。只有继承老一代物流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吃苦耐劳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创新精神,才能不断增加新一代物流人加强物流系统建设的心理认同,进而转化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努力营造展观人性的物流管理环境,积极培育物流组织文化,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协调组织内部各利益群体的关系,形成能够展现物流人个性的管理环境,充分激发广大物流群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物流行为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于诚信和谐。物流行为文化是由物流保障实体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行为环境等构成的活动文化。价值取向是行为文化的核心,行为方式是物流保障实体的具体表现,行为环境则是行为文化生长的土壤,三者相互制约,形成完美结合。诚信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是一种信用经济,在物流运作过程中,制造商、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等每一个物流环节能否保持较高的相互信任,能否较为自觉地恪守信用责任,直接决定着市场经济能否顺利运作和持续繁荣。和谐强调充分尊重每个物流成员自主选择的权利,努力形成追求自身利益、各得其所的局面。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物流多元化基础上的和谐,物流系统开放和流动中的和谐,公平竞争中的和谐。加强诚信和谐的物流行为文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契约精神、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念;要倡导和谐理念,加快行为规范的建立,利用法律的国家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的特点,鼓励诚实守信、合法经营的行为;要加强行为方式的监督,形成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成员自律三位一体的网络监管系统,以保证各成员的保障行为与整个物流系统的整体行为相统一。

      物流服务文化的根本是用户至上。物流服务文化是物流系统为了满足用户的物资需求,为全体成员自觉遵循的有关服务方面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物流服务无论是在服务的能力上,还是在服务的质量上都以用户为中心,通过与用户的沟通、交流,依据用户的要求来调整、管理物流系统,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价。加强物流服务文化建设,一是转变服务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需求为根本,无论是物资的采购还是供应都要按照用户的要求提高服务水平。市场导向型的物流服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信息有针对性制定,以更加贴近用户的需求,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二是创新服务方式。认真审视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措施、服务技能,将服务行为和服务理念转化为广大物流人的精神动力和自觉行为,转变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服务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大力倡导柔性服务,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三是改进服务作风,不断提高物流人的专业技能,注重细节服务和全面服务,把服务贯穿于物资筹措、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组套包装、配送以及信息服务的全过程,疏堵结合,精益求精。

      绿色健康是物流的环境文化。环境文化是物流系统在明确自身社会责任的基础上,以环境保护为前提,以与环境共生共荣为目标,自觉、主动地建立生态环境策略与规范,致力于物流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物流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形态。物流环境文化要求物流系统在进行物流运作和服务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影响,社会生态效益,培养环境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在保护环境中促进物流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物流环境文化的核心是绿色健康,即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健康文化包括:绿色精神、绿色价值标准、绿色经营理念、绿色规章制度、绿色文化生活等。倡导绿色健康的环境文化,营造环境文化的良好氛围,要树立环境文化观念,围绕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文化理念展开,坚决摒弃“环保不经济,绿色要花费”的思想。在物流的规划和改造中,制定“绿色计划”,实施“绿色工程”,培育“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要加强环境文化的教育引导,教育物流企业和人员树立遵章守纪、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爱护人类、爱护家园、爱护自己的环境文化理念,培养和提高保护环境的自觉性。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环境文化宣传。充分利用环保宣传标语、环保宣传橱窗(或板报)、环保类报刊、环保法律法规书籍、环保主题活动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大力宣传环境保护和建设成果,感染、激励和引导广大物流人员,精心打造一个天人合一、绿色健康的物流环境。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