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法规 > > 正文 政策解读 > 政策法规 >
《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
发布时间:2017-06-16
-
记者近日从天津市发改委获悉,天津市重点专项规划《天津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已编制完成。根据规划,提出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9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5A级物流企业达到10家;到2015年,将天津基本建成中国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十二五”时期,天津现代物流业将形成“两带三区双环”的空间发展格局。两带:是指以天津港为原点,构建沿海岸线形成的沿海物流发展带以及沿京津走廊形成的京津物流发展带。三区:是指位于宝坻区、蓟县形成的服务于新型生态农业及现代商贸的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津南区、西青区形成的服务于新型工业产业及高端电子信息产业的南部物流聚集区;位于静海县、西青区形成服务于钢铁、冶金、建材及现代商贸的西部物流聚集区。双环:是指以中心城区、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依托,在双城区周边构建支持城市生产、生活、商贸的市域物流配送环。
在公路建设方面,天津市构筑天津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核心,辐射三北腹地,沟通华东、华南,连接周边大中城市、交通枢纽,通达市域新城,覆盖中心镇、开发区”的公路体系,为形成市域内的“一小时市域快速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及三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提供保障。将加快建设京津高速公路北线、滨石公路和天津港南、北、中三大横向通道。
在海港建设方面,要加快实施北港池集装箱码头C段、北港池滚装码头三期、国际油轮码头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港口深水航道、南港工业区5万吨级航道及防波堤工程,加快天津港30万吨级航道、临港经济区10万吨级航道工程和临港经济区防波堤工程建设,提升国际航运业船舶深水化、大型化、专业化水平,增强腹地货物的吞吐能力。
空港建设方面,要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建和扩建,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空港周边交通路网建设,形成机场、市区、港口以及通达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争取民航总局的政策扶持,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业落户天津机场,进一步扩展新的航线,增大航线航班密度。
铁路建设方面,建设直通南疆港区的铁路通道,北疆港区形成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加快南港铁路建设,推进进港三线、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建设。争取铁道部等部门支持,推进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津保铁路建设工程,打通滨海新区通往西北部的重要货运通道。
大陆桥建设方面,充分利用陆桥上岸起点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无水港网络,扩大与陆桥沿线省市和国家的经贸与物流合作。大力推进天津至二连浩特、满洲里和阿拉山口三大陆桥通道建设,提高陆桥运输规模和效率。积极构建以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天津港铁路、公路大通道为轴线的经济合作走廊,畅通天津—蒙古—俄罗斯运输通道。
此外,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要积极促进物流业与钢铁、煤炭、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十大优势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重点推进并完善冷链另外、危险品、邮政、逆向、应急5大重点领域物流建设,大力提升公共物流服务的能力及效率,为社会需求提供多样化、高质化的物流服务。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