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人民评“疫”】提高全民应急意识 完善家庭应急储备
发布时间:2020-02-23
-
疫情当前,各级政府都在最大力度地进行着应急救灾工作,同时热心的社会团体和民众也在捐助出力、在喊“武汉挺住”,大家都是同一个目的:为了人、为了生命。
各种突发事件,经常会出现帐篷告急、医疗用品告急、粮食告急、饮用水告急……,这往往会考验我们的应急救援和应急管理能力。其实所有的应急管理措施都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但往往民众的被动式应急可能会让政府部门的努力付之东流。17年前的“非典”提高了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对民众的应急素质提升却不够。这次疫情中全国出现的多起不负责任的聚集性感染事件、很多无视防护措施的人以及诽谤攻击那些义善义举的人,就能体现这一社会现象。水火无情,天灾无情,一旦发生此类事件,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人的生命也是脆弱的。只有增强防灾意识、增强应急避险意识,正确的避险、自救和互救,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证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应急不单纯是政府部门的事,也是社会团体和个人的事,民众在应急救援中有素质地配合是提高应急救援效率的重要因素,所以当前提高国民应急综合素质是一项重要任务。
在应急物资储备问题上,很多人都认为应急物资储备只是政府和相关企业的事,这是极其危险的思想意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密度越来越高,潜在的危险也越来越大,物流、快递、外卖、主食厨房等行业的快速发展,让很多的家庭和个人过分依赖配送,绝大多数家庭极度缺乏照明、药品、粮食、饮用水等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储存。哪怕仅仅是出现供电系统中断,可能都会出现连锁反应:供暖中断、照明中断、食品中断、供水中断、呼救中断……最基本的生活都会没有保障,如果出现大灾难,只是依靠政府的救援,没有自身的预防,后果将不堪设想。科技的发展,快捷的配送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随时可能致人于危险之中。
仅就一个粮食储备来说,大家都觉得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可实际情况却是: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的小麦、大米消费国和世界第二玉米消费国。由于城市化建设和人员大量东移或迁入城市的原因,中国的耕地和农民正在减少,而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数据显示,随着中国人口增长和消费提升,粮食出现大缺口,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曾经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各种自然灾害不容乐观,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各种危机,国家和政府的应急机制有时无法面面俱到,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加强家庭自身的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预防重于救灾。当前为了应对各种危机和突发事件的挑战,各个国家都把应急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实现单向应急管理向综合应急管理的转变,由注重事发后应急处置向注重事前应急转变,由政府应对向社会组织、社会个人共同应对转变,从一国应对向多国携手共同应对转变,这些都是当今世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重要趋势。2019年山西省大力推行的“举国救援不如全民预防”理念就是非常正确和值得推广的。在近期2月12号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多措并举加快应急产业发展》中又提到,“加强全民公共安全和风险意识宣传教育,推动消费观念转变,扩大家庭、个人对应急产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可见,现代科学的应急管理模式已经在积极催化社会民众的意识,剩下的只有如何推广和落实。
由此可见,提高全民应急意识和加强家庭应急储备是当前社会的两项重要任务。
(作者: 王繁华, 中华志愿者协会应急救援志愿者委员会; 察干, 东方一九五六应急安全文化产业园)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