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复工要交21份材料?人民日报:帮把手,别乱伸手
发布时间:2020-02-26
推进复工复产,不仅是对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这个时候能出实招、办实事,就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留下更多“树苗”,埋下更多“种子”。
最近有两则新闻在社会上引发热议。
一则是某地企业想复工,需要提交15个表格、2份承诺书等共计21份材料,还要盖章备案。另一则是某地为了帮企业复工,政府部门出钱包机、包车、包高铁接回外地务工人员,不仅资助吃住、送口罩,还发生活补贴。
两相对比,耐人寻味。
招人、复工原本是企业自己的事,但今年有所不同。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对原有经济运行秩序造成短期冲击。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就必须众人拾柴、抱团取暖,特别是需要政府部门“该出手时就出手”。
保障要素流动,“有形的手”不能缺位。我国劳务输出地与输入地往往离得较远,有的甚至相隔几千公里。受疫情防控影响,有些地方封闭管理,一些务工人员别说赶火车、搭飞机,出村可能都有困难。卫生检疫环节增加、交通运输班次调整都是不得不设的“非常之举”。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伸出援手,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作战,能帮助员工尽快返岗,满足企业和员工的复工愿望。
缓解经营压力,“有形的手”也须积极作为。中国拥有世界上最齐全的产业门类,这也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分工细、环节多。疫情只要影响一家企业,往往可能波及整个产业链、资金链。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针对疫情对企业影响所做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企业最大困难为成本压力增大,60.7%的企业表示亟须“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扶持”。援企政策晚一天落实,不仅原本经营佳、有前景的企业可能因疫情而“生病”,其上下游企业也可能受影响。将免租金、减税额、降社保、不断贷等好政策尽快细化、落实,变为有温度、能操作的好招,才能让企业渡过难关。
“帮把手”不是“乱伸手”。在复工复产中,个别地方以防疫需要为名,要求企业多盖章、多填表、缴保证金,将政府需承担的部分疫情防控责任转嫁给企业,这违背了“放管服”改革的精神。协助企业复工复产是民生大事,也直接关系地方发展。给企业创造更有利的复工复产条件,与其说是帮忙,不如说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应尽之责,责无旁贷。
实心实意“帮把手”,也是为了地方长远发展“留后手”。应对疫情影响,不仅是对地方政府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考验,也是一场优化营商环境的比拼。眼下,各地既遭遇疫情防控挑战,也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可谓双线作战。如果说前一条战线的主力军是医护人员,那么后一条战线的主力军就是企业。都说患难见真情,这个时候能出实招、办实事,就能为当地可持续发展留下更多“树苗”,埋下更多“种子”。种子多了,树苗强了,又何愁孕育不出硕果累累的林海?
疫情影响是短暂的,优化营商环境是无止境的。当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已行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好消息正从基层传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春暖花会开!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