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三总”蓝图是什么?张树森局长解读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顶层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11
-
紧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去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对积极推进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发表重要讲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要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北京作为首都,肩负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要职责。对于新组建的应急管理部门,如何有效完善应急管理治理体系,避免“翻烧饼”、打乱仗,需要从顶层设计上一体谋划、一体推进。为进一步统一思想,便于全市上下朝着一个正确方向奋力前行,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探索提出“三总”蓝图,即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
01
用总目标勾画宏伟蓝图
引领应急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有管总的目标。总目标立起来了,才能统领全局,确保应急管理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北京地区部分行业领域事故多发态势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应急处置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升,城市安全风险防控面临新的更大挑战,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水平与首都城市发展形势还很不适应。
紧跟时代要求,立足地区实际,我们提出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总目标为:全力压减事故(事件)总量,有效防范较大以上事故(事件)和社会影响大的事故(事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事件)。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建设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安全发展城市。加快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格局,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应急管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
总目标体现了坚决扛起肩负职责使命的政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这个要求立起了北京各项工作都要当好首善的政治标准。总目标着眼履行好应急管理部门“综合防、牵头救、统筹助”的职责,聚焦前端源头管控、中端严格监管、末端严防事故三个阶段,科学确定目标,致力于优化应急管理工作闭环,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
总目标体现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至上原则。总目标牢牢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红线,坚决把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事件)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把一以贯之防范化解安全风险贯穿应急管理工作全过程,致力于不断提高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总目标体现了坚决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方向。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目标着眼发挥新时代应急管理体系的特色和优势,致力于不断强化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动应急管理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02
用总任务构建四梁八柱
找准建立具有首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的具体抓手
目标是事先确定的未来结果,抓手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找准抓手,才能撑起主体框架,建强建稳事业发展根基;找准抓手,才能打通节节关卡,辨明厘清事业发展脉络;找准抓手,才能科学统筹布局,稳步推动事业发展有序向前。
2014年,《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积极推进安全生产的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建设,严格安全准入标准,强化安全生产考核,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明确了安全生产“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机构改革后,结合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要求,北京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赋予“四化三体系双基”新的时代内涵,构建起应急管理工作的四梁八柱。
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总任务为:积极推进应急管理的法治化、协同化、智能化、社会化进程,努力构建应急管理责任制度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治理能力体系,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即“四化三体系双基”。
扎实加强应急管理法治化建设。认真践行依法治国方略,大力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加快修订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大力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形成应急管理依法而治工作格局。
扎实加强应急管理协同化建设。充分利用好应急委、安委会,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抗震救灾指挥部等议事协调机构,协同推进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协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各个灾种、衍生灾害等,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条块结合、军地协作、央地衔接、区域协作的协同治理工作格局。
扎实加强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做好应急管理智能化格局的顶层设计,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前沿技术,布设一张全域覆盖的智能感知网络,研制一批智慧化、便携化、一体化的智能救援装备,构建一套先进强大的数据支撑体系、智慧协同的业务应用体系、安全可靠的运行保障体系,以科技化手段助力风险防范精准治理。
扎实加强应急管理社会化建设。坚持政府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服务政府监管职责履行、服务公众安全意识增强和自救互救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综合运用行政、市场、经济、委托等手段,引导多元主体积极参与标准规范制定、安全风险评估、应急知识普及等重点工作,深化应急管理社会共治工作格局。
扎实健全应急管理责任制度体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明确“统”“分”关系,落实“防”“救”责任,层层压实风险防控、会商研判、监测预警、分级响应、协调联动、信息管控、调查评估、善后救助、灾后重建、监督考核等应急管理责任,做到功夫在平时、权威在统时、高效在战时。
扎实健全应急管理风险防控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健全城市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风险预警预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社会风险管控的闭环管理模式,构建系统规范、管控有力的风险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全市自然灾害综合防范九项重点工程总体实施方案,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扎实健全应急管理治理能力体系。坚持党建引领,把党的领导贯彻于“四化三体系双基”总任务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的能力和定力。坚持开放创新,以应急文化创意园、应急科普基地、社区应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文化模式。坚持群众路线,落实“街乡吹哨、部门报到”,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问题。
扎实夯实应急管理基层基础。按照“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强化队伍、广泛参与、保障到位”的思路,建立健全市、区、街乡、社区(村)应急管理纵向贯通的工作格局,整合基层防灾减灾资源,完善基层应急预案体系,提升基层应急快速响应能力。建强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深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和专业人才培养,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夯实应急管理工作基础。
03
用总要求护航改革事业
掌握推动应急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方法
工作方法关系事业的成败。应急管理工作要出成绩、有实效,必须坚持科学的思维方法,创造性解决应急管理工作中的顽疾,为事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确保应急管理各项工作抓必到位、做必成事。
为强化责任担当,提升工作实效,改进工作作风,形成体系化的应急管理工作方法论,我们提出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总要求为:高站位、践忠诚,扬优势、强弱项,深融合、细落实。
“高站位、践忠诚”就是要胸怀全局、信念坚定、忠诚至上。始终牢记应急管理工作首先是政治工作,应急管理干部首先是政治干部,应急管理部门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勇挑重担、攻坚克难,持之以恒打牢应急管理工作基础,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首都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党和人民的“守夜人”。
“扬优势、强弱项”就是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扬长补短。充分发扬应急人的“四种特质”,树立改革创新意识,突出亮点,讲求实效,激发放大和集聚效应,发挥聚众优势和应急合力。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并正视对应急管理事业制约明显、影响重大的薄弱环节,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尽快补齐短板、清除障碍,为高水平推进全市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强大动力。
“深融合、细落实”就是要统筹协调、真抓实干、融会贯通。有效整合人员力量、物质资源、政策红利等有利要素,加强党政之间、部门之间、军地之间、京津冀之间、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联动,加快构建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率的应急管理融合发展格局。坚持从严从实从细出发,坚持“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保持一做到底、做就做好的决心和定力,把既定工作高质量完成好。
应急管理工作的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其中总目标是预期目的,为应急管理工作指明努力方向。总任务是具体抓手,为实现总目标提供策略路径。总要求是科学方法,确保总目标、总任务沿着既定方向加速前进。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不可分割,形成了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科学的系统的闭环链条。
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个总目标、总任务、总要求有机嵌入到“十四五”应急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之中,将其作为引领北京市应急管理工作的“纲”,作为全盘统揽、筹划推动工作的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全力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作者张树森为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热点新闻
- 我国拟修法明确:划分空域应当兼顾低空经济发展需要
- 西安工大破解应急物资配送三大痛点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