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张兆安: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采、储机制
发布时间:2020-04-02
-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相关防护物资频频告急。全国多地的防疫用品都存在较大缺口。具体表现为:零星需求多,在通过常规渠道难以满足实际物资需求的情况下,各家医院跳过政府调配指挥部门发布急需防护物资需求;筹集力量杂,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和热心民众纷纷四处打听生产厂家,筹足需求,然而情急之下对质量、价格也难以作有效保障;短期生产能力有限,对于特定防疫物资,每天的生产量有限。如恰逢节假日,复工复产恢复日常产能也需时日,无法及时供给。
防护物资的储备应该在经济成本和应急需求间寻找最佳平衡点。
为此,笔者有如下建议:
建立国家应急物资采购制度。应急物资采购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管理,制定详细的国家应急采购物资目录和规定,对应国家应急响应等级制度,与各省市县的政府采购中心相衔接和协调合作,保证有序和高效。
建立国家统一高效的应急采购和管理平台。由应急管理部牵头统一资金、物资、产能,统一调配统筹。通过高效公平的政府采购方式,保质保量保价地合理高效采购,进行有效的梯度管理。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及时开辟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将最紧迫的防疫物资送至最需要的医疗机构。
建立国家应急物资存储机制。按照“灾时应急,平时服务”原则,建立梯度的国家采购储备体系。对常用的救灾防疫物资的货源、存量、产能建立大数据库,实时盘点和监测,进行动态管理。可参照我国解放军战区设置,东西南北中的地理分布,设置国家级五个大型储备仓库,与国家应急响应等级体制相对应。公共卫生事件的暴发往往先在一个局部地区密集出现,而就近的国家级大型储备仓库调拨支援可以打一个时间差,以事先储备物资集中支援暴发地区,避免出现短期物资匮乏的窘境,为随后应急响应物资调拨和生产争取时间。充分体现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越性。
制定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由于防护物资一般有1~3年质量保证期,因此,可以尝试以正常价格的1/3或更低的价格,每年支付给相关生产企业,换取物资的随时使用权。当年如果政府不使用物资,物资由企业再行销售。如此,政府投入相对较少的资金,获得物资的随时使用权,保证了应急物资储备;企业得到额外的收入,因为生产的防护物资经过1年,依然可以合适价格对外销售。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会副主委、上海社科院副院长)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