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王继祥:谈谈物流系统的应急与常态

    发布时间:2020-04-11

       

      今年以来,我清闲时间最多但发布原创文章最少。因为随着全球疫情爆发,看着全球每天确诊与病死的生命,心情沉重,没有提笔写文章的心情。

       

      疫情总会过去,今天写一点随笔吧,谈谈物流系统的应急与常态。

       

      大家注意,这里我没讲建立中国应急物流系统,强调的是物流系统的应急与常态。我认为应急属于非常态,决不能把应急状态当成常态,因此没有必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常态化的应急物流大系统,把应急当常态违背基本常识。

       

      但是,在疫情爆发阶段,往往会放大很多问题,面对这些突发的问题,很多人就容易背离常识,把应急当成常态去思考问题,并带来思考与行动的误区!

       

      在疫情期间关于应急物流大讨论中,我看了很多关于如何建设中国物流应急体系的构想。估计疫情过后,为了所谓吸取教训,专家们会推动政府大力推动新一轮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了,也能预见到国家会投入大笔的费用,按常态化思路去建设未来面临突发公共卫生的事件时的应急物流体系。

       

      但是,如果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投入了巨大资金,会带来什么效果呢?

       

      比如:国家投入大笔资金开发了目前看功能完善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但是应急本就是非常态,新冠肺炎这样的疫情我们不会希望它经常爆发吧,极有可能就像非典一样过了十七年才能再遇到一次,等再过十三年国家投资巨大的应急物流信息平台还能应急吗?还能保持先进行吗?还能与日新月异不断发展的社会物流系统高效协同吗?

       

      比如:国家投入大笔资金全国到处建设应急物流仓库,储备应急物资,如果十几年不起用,真的爆发突发事件,这些应急物流仓库就能发挥巨大作用吗?

       

      我们知道,非典以后国家在应急物流工程上投资是比较大的,也建了很多应急仓库,建立了应急物流联盟,很多企业也拿了政府很多钱建所谓应急库充门面。据相关资料,中国红十字会近年来倾力打造红十字系统备灾救灾中心(物资库)网络体系,建立了总会、区域性、省级、市级、县级五级备灾仓库网络,已建设应急物资仓库703个,其中总会、区域性和省级共33个,库房总面积达32.5万平方米。2016年,中国红十字会也正式建设并启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107个地市级以上红十字会建设了备灾中心(仓库)信息系统。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情况呢?信息系统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还是手工录入表格,物资胡乱堆码管理,临时聘用志愿者管理应急仓库,应急物流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成为社会批评的焦点,后来被九州通专业物流公司接管后情况才有所改观。

       

      我们知道,十几年来,非红十字系统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也作为国家重点工程投资建设,也投入巨大,但是我们在这次疫情期间看到过这些应急系统与应急仓库发挥了作用了吗?

       

      为应急事件,建设完备的应急物流体系与系统,建完了几十年不用,真的疫情来临又难以发挥作用。为几十年不用的应急突发事件,是否有必要专门建立一整套独立的应急物流体系,真的需要深思!

       

      此外,估计疫情过后,估计还会有很多专家和权威人士又要以国际先进的欧美应急物流体系为标杆,来推动按照国际先进经验建设中国未来应急物流体系了。但是,这次全球疫情大暴发,欧美应急物流体系起到了多大作用?应该大家有目共睹吧!

       

      说实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次中国应急物流体系应对是慌乱的,不仅多年建设的应急物流体系没有发挥应有作用,疫情初期还把上次非典期间应急物流所犯错误又完全重复了一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但是,全程考察,中国应急物流体系又对中国疫情防控作出了巨大贡献,后期中国社会物流系统被应急事件激活,常态化的中国物流系统面对应急事件开始高效运转了,中国多年的物流系统基础能力建设,极大的提升了中国应急物流能力,高效的应急物流服务为中国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

       

      尴尬的是这一巨大贡献恰恰不是我们原来建设的应急物流体系起到了多大作用,而是中国十几年来常态化的物流系统被应急状态激活了,发挥出了无以伦比的巨大作用,是中国近年来物流体系的高速发展,智慧物流系统的推进应用,物流企业的齐心协力,被应急状态激活,形成了最为庞大的应急物流服务能力。

       

      中国的物流系统一直常态化运转着,在实践中运转,在实践中提升,远比比红十字会应急物流体系更专业,物流网络也比红十字会应急物流系统更庞大,智慧系统与自动化系统比建设的应急物流系统更先进。同时这个系统近年来在即时配送能力方面超高速增长,也在新冠肺炎应急物流运作期间经受了考验,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这个常态化的物流系统每年还经受一次双十一大考,相当于每年都进行一次“应急物流”大练兵,让这一常态化物流系统的应急能力空前强大,技术能力通过迭代创新也始终保持先进水平,信息系统实时检验更能保持最好状态和先进性。可以讲,我们社会化常态化的物流系统一旦被激活,就是中国新冠肺炎期间体系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系统最智慧、能力最强大的真正的中国应急物流系统,也是全世界最先进的应急物流系统。

       

      所以,疫情过后,中国如何建立完善的应急物流体系,是需要遵循应急与常态的基本常识进行思考了。我希望千万不要再陷入误区,违背常识,试图建设一个独立应急物流系统,不仅浪费国家投资,建成后还可能几十年用不上,等到用的时候又失灵了!

       

      那么,真正的立足常态化的社会物流系统,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应急物流体系?我在十几年前的文章中已经作了初步分析。哪就是首先建立应急物流预案,根据不同的应急事件建立完备的预案系统;其次建立完备的应急物流知识体系库,将历次应急物流中的经验教训梳理清楚;第三是建立应急物流的预警、预报系统;第四是建立应急物流运作流程系统。这些预案、知识体系、预警预报、运作流程属于软性化得内容,不需要多大投资,但这些内容要与常态化的社会物流系统无缝对接,并根据社会常态化的物流系统发展实时完善补充,每年可组织模拟性演练。(具体的分析我中文来就不讲了,以后有时间详细谈。

       

      一旦应急事件来临,预警预报启动,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建立全国统一的应急物流指挥体系,利用社会上最完善的智慧物流大脑平台体系的功能,迅速调用火独立形成一个应急物流智慧平台信息系统,迅速对接并激活全社会的常态物流体系,形成应急状态下最完善的应急物流网络。同时要结合应急物流知识体系,预判应急物流问题并提前做好部署,避免再次出现以前所犯错误;应急物流运作时,要根据应急物流运作流程系统评估,随时调整随时完善,形成一个反应迅速、高效协同、网络完善、能力强大、军民融合的应急物流体系。等等。

       

      其实,关于应急与常态的常识性思考,在很多方面都需要注意。如已经有很多有名的大专家分析,全球疫情过后世界供应链将面临转移,各国都会吸取教训,把供应链生产供应搬到国内等。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常态与应急的常识问题。预计疫情过后可能一些国家会因为这次防疫物资供应链的教训,短时会把供应链搬到国内,强调自给自足,但是如果防疫物资生产搬到国内后长时期处于低效率和亏损状态,最后的这些物资供应链生产还是会回归常态,通过全球布局追求成本与效率。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永远处于应急状态!

       

      关于疫情期间出现的一些零售与配送的创新模式,也需要结合常态与应急的常识进行思考;哪些创新将来会作为常态保留下来,获得巨大发展,那些仅仅是应急状态下的权宜之计?需要分析这些创新是否具有常态化基因,有常态化基因的创新模式一定会在疫情后获得巨大发展,而没有常态化基因的创新模式,你就把他作为一个应急好了!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