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探索应急科技创新体系 应对应急科技发展挑战
发布时间:2020-04-21
-
应急行业是一个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殊领域,应急科技创新体系整体设计,对应急管理业务工作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梳理提炼了我国应急科技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分析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的逻辑可能性基础上,提出了应急科技创新体系整体设计框架及其若干注意问题。
思考应急科技发展机遇与挑战
应急科技在过去、现在及未来的应急管理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结合实际工作,应急科技发展面临如下机遇与挑战。
第一,灾害救援对救援技术装备需求。几乎每次重大灾害都对救援技术装备提出较强需求,针对不同灾害救援需求,救援技术装备到底该如何发展,高端化、低端化、个性化、大众化、智能化等,都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第二,应急资源产业整合集成。统一的产业概念内涵对于应急资源统筹优化非常重要,但安全产业、应急产业、消防产业、安防产业等概念内涵,众说纷纭。概念内涵不统一的本质原因是不同行业科技要素的孤立性研究,解决不同行业的关键共性科技问题彰显必要和紧迫。
第三,救援设备工效因素。救援者和救援装备的匹配是影响应急救援的重要因素,其涉及救援效能的问题,以往关注比较少,随着精准救援体系深入研究,救援设备工效问题是必须要考虑的命题。
第四,应急科技工作的短期与长期需求的辩证关系。短期需求指满足当下一定时期内的应急任务暂时需求而展开的科技创新工作,长期需求指满足未来不可预测应急任务需求的科技创新工作,后者解决的是应急科技体系的原始基础创新、关键技术瓶颈工作。短期与长期需求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地位和作用。
第五,职业健康产业和应急科普产业关系。职业健康是保持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应急科普则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两项工作具有一致性。未来这两项工作是否能从顶层设计层面综合考虑,进一步统筹、优化。
第六,应急教育培训。应急科技创新是应急教育培训的重要支撑。如应急VR教育培训,应急教育培训内容是核心和关键,但目前应急VR教育培训推广普及受到关注的原因似乎多是因为新科技的新鲜感所致,而非教育培训内容有实质性改变。
第七,救援基地建设的产业化。各类应急救援基地、应急体验馆建设如火如荼,应急体验馆属于救援基地的缩小版,由于救援基地专业化、标准化等尚存在应急科技瓶颈,导致应急体验馆建设发展也遭遇窘境,亟须开展救援基地建设产业化的基础工作。
第八,智慧应急产业发展。智慧应急产业的功能地位,是经济利益还是公众应急能力提升?如果目标是经济利益驱动,发展趋势是高端、智能还是其他;如果目标是公众应急能力提升,大众标准化等问题如何解决;如果兼顾,要对智慧应急产业概念、类型及功能定位等有整体布局。
分析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逻辑可能性
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设计如何综合规划考虑,即应急科学设计、应急技术设计、应急工程设计、应急产业设计及应急管理设计。针对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设计来说,为什么谈应急科学设计?2017年8月,台风“天鸽”在广东珠海沿海登陆,很多建筑物都被吹倒,但椰子树却没有倒。从仿生学的角度研究椰子树不倒的原理,未来沿海城市防台风的避难场所能不能这样来设计?所以我们倡导加强应急科学基础实验工作。
关于应急科学基础实验的工作,现在多是空白。应急科学要解决如何认识自然、发现自然界存在的客观规律的问题,但仅仅认识自然还不行,如何改造自然、为人类服务,就涉及应急技术问题。
应急技术的类型比较多,按照一般与特殊的分类标准可分为通用技术、专业技术两类。应急科学、应急技术解决的是灾害事故防控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工作,如何把应急科学、应急技术的成果系统化,就要考虑工程集成问题,这涉及应急工程设计。
科学讲的是认识自然,技术是改造自然,工程是创造世界本没有的东西。比如,我们现在理解的应急避难场所、方舱医院等都是人造的物品,是实体工程。有实体工程,也有虚拟工程,如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属于虚拟工程范畴。
还有应急产业设计,应急产业是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及应急工程的落地终端,整个应急管理业务要形成市场,需要形成应急产业,这样才能使应急工作有足够的保障运行。在应急产业中,应急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应急社会化服务(包括应急教育培训等),都有很多亟待探索的问题,每一块都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
对于应急管理的设计,应急管理是应急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综合体现,应急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内容做好了,应急管理能力就水到渠成。

探索未来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
基于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逻辑可能性分析后,我们给出对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框架的探索,其分支体系设计如下所述。1.应急理念是灵魂:生命至上、服务、以防为主/防抗救结合、体系等。2.应急哲学是指导:应急认识论、应急本体论、应急价值论、应急方法论、应急实践论。3.应急文化是引领:应急科学文化、应急技术文化、应急工程文化、应急产业文化、应急管理文化。4.应急教育是根本:基础教育、培训教育、学历教育、知识更新教育、应急科普教育。5.应急队伍是核心:应急队伍、救援队伍、海陆空立体化应急(救援)队伍。6.应急能力是手段:应急科学能力、应急技术能力、应急工程能力、应急产业能力、应急管理能力。7.应急科学是基础:基础理论体系、基础实验体系等。8.应急技术是关键:通用技术、专业技术等。9.应急工程是系统:实体工程、虚拟工程。10.应急产业是落地:装备产业、保障物资产业、服务产业、生物搜救产业。11.应急管理是保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等。12.生命安全是目标:涉外安全利益、人民安全利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13.应急法规是准则:“1+4”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等。14.处置对象是灾种风险: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框架提出的系列具体分支内容的实现,需要通过深入探索重大灾害应急科学基础与关键应急技术问题,丰富和完善该体系。
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中涉及应急科技目的何在,即应急科技为谁设计和服务的问题。突发事件具有不确定性,依靠现代高科技(如智慧应急、智能应急等)架构的应急体系有可能束手无策,如何尽快响应?应急工作者既要在科技上领先,也要有无法使用高科技的原始方法,即“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的底线防范思维,就像目前传染病防控对策,在特效药、疫苗短时间内研发不出时,在既有医疗方法基础上,只能采用隔离等传统方法。所以针对不确定性灾害的科技应对,要考虑最先进的响应策略,也要有考虑最不利情况的措施。
此外,科技史发展规律告诉我们,人类只能在选择使用先进科技的同时,考虑如何防止或减缓科技的负影响,即新科技带来的新风险。对应急治理来说,关键基础信息设施保护、网络安全、智慧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等问题则要提上日程,否则,一旦遭受巨灾打击,人类依靠新科技搭建的相关应急安全系统的风险隐患带来的损失也许是难以想象的。当然,科技介入应急工作领域,要考虑科技价值平衡问题,即某种科技使用效果最好,负影响最小。
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需要应急科学与工程整体设计思想支撑,这样,应急科技创新体系设计就具有了“顶天立地”的特征。“顶天”是指凝聚专家智慧,重视应急科学基础研发,基础研究工作非常关键;“立地”是指激活基层力量,让应急科技创新工作落地生根。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钱洪伟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