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邮箱

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大数据解读全国两会:舆论场关注的应急管理热点

    发布时间:2020-06-01

      5月21日、5月22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开幕,中国进入“两会时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人民重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谋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策,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凝心聚力。

       

      今年是全国应急管理部门组建到位后全面履职的第二年,伴随全国两会紧锣密鼓的行进曲,生命之重、责任之重、任务之重已然明晰,持续凸显,一批助推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的真知灼见密集出现。

       

      下面为大家带来大数据分析解读2020年两会中舆论场关注的应急管理内容。

       

      (一)大数据盘点两会应急管理热点

       

      1.关键词2.传播趋势据中国应急管理报大数据舆情监测系统统计,2020年5月21日至5月28日,2020年两会中与应急管理相关信息数量共844175篇。

       

      从传播趋势看,两会期间,与应急管理相关的传播趋势图共迎来两个高峰。首个传播高峰出现在5月22日,当日传播量达15.8万。当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应急管理“大咖”对此展开热议,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成为热议点;第二个传播高峰在5月25日,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加快制定应急管理法律体系成为重点关注内容。

       

      从传播内容看,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应急管理相关内容、代表委员提案议案聚焦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修改完善《突发事件应对法》、发展灾害预警系统、应急管理一级学科建设、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条例等。

       

      3.传播渠道从传播渠道看,以移动化传播渠道为主。微信337841篇,占比40%,报道角度有:政府工作报告给应急管理这样划重点,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代表委员就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建言献策等;新闻网320461篇,占比38%,报道角度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的应急管理相关内容展开。移动端79553条,占比9%,以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图解为主。

       

      4.话题分布生命重于泰山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提升治理能力 筑牢防灾减灾救灾人民防线——各方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用好应对疫情的经验教训——应急管理“大咖”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补短板强弱项 下好“全国一盘棋”——代表委员就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时刻思民安 责任扛肩上——代表委员就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建言献策

       

      盯住“关键少数”助力企业转型升级——代表委员关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阻断因灾害事故致贫返贫的链条——代表委员就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贡献应急力量建言献策

       

      5.十大热门话题(二)提案议案及建议

       

      向上滑动阅览

       

      1.应急管理体制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刘守民:以现在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础,制定出台紧急状态法,以健全和完善包括应对疫情等在内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法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一级律师周世虹:在法治框架内提升突发事件应对水平,在法律层面明确各级政府、政府有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采取的应急管理和处置措施。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局长花蓓:建议修改《突发事件应对法》,涉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相应层面的防控存在空隙,建议对相关条款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处置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建议系统重构《突发事件应对法》法律体系框架,从法律本身、实践应用、执行主体三方面完善。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建议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预防、预警的主体责任及预警发布的程序、条件和时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加快推进全国强制使用儿童安全座椅立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梅:建议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条例》,提升社区服务法治化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院长徐晓兰: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支撑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会主委贾晓东:建议加大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经费安排、资金投入和预防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筹措范围,探索设立国家应急管理基金。

       

      2.安全生产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建立危化品动态风险智能评估与辅助决策系统,用智能化预判风险、提供决策建议,方便开展科学有序的应急处置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建议“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以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分类、分级应对处置各种突发事件。

       

      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为安全生产引入公益诉讼监督视角。修订安全生产法,增加公益诉讼相应条款,完善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与行政公益诉讼监督衔接办法,补充关于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化工研究院首席专家张明森:化工园区准入标准应由资产变为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孙景南:建议新增“故意隐瞒重大事故隐患罪”,对违反安全生产法规,对重大事故隐患隐瞒不报情节恶劣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高级工程师王娟:建议地方政府将铁路安全纳入地方安全监管,明确责任、采取措施、完善监管,构建覆盖全国的铁路安全运行的外部网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兵器集团山西柴油机工业公司总装试验二厂装配班班长孙涛:构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3.防灾减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响应机制,增强极端风险防控能力。希望能在凉山构建一套参与式的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建议保留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农业大学副校长王娟玲:从源头防范遏制高楼火灾,制定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编制建筑及消防安全整体规划,制定完善消防用品生产标准及规范,形成城市综合防火减灾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董事长兼CEO雷军:加快运用智能手机、电视等智能终端建设我国灾害预警等公共服务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海特高新董事长李飚:建议在四川建立国家级应急救援基地,以应急救援管理学院、直升机生产制造基地、直升机应急救援加改装中心、应急救援保障数据中心等为主体。

       

      全国人大代表、前园村党支部书记张广营:建议各级领导重视基层防火员在防火工作中的作用,给予更多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张格明:加快建设川藏铁路沿途地震监测台网。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加快建立多灾种联合监测预警体系。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布局,汇聚和整合相关力量,形成创新合力,开展多灾种综合防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所长张兴赢:重视和防范气候变化引发的巨灾风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巨灾保险制度,推动商业性巨灾保险,作为基本巨灾保险的补充。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王海京:加强灾害信息及重大事故信息传播体系建设,构建灾害信息及重大事故信息的多维、立体传播渠道,强化信息的权威性、公信度和影响力。

       

      全国政协委员、高德红外董事长黄立:构建“智慧森林防扑火基础设施”。

       

      全国政协委员、浦东新区政府副区长李国华:构建城市灾难应急医学救援体系,提高城市抗灾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蒙草生态董事长王召明:建议使用生态大数据助力森林草原防火。

       

      4.应急管理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鹏:此次疫情暴露出我国重大突发事件专业化应急人才缺乏的问题,建议加强包括公共卫生与流行病、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领域专业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每年全国毕业的应急管理专业本科和研究生仅400人,建议设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探索建设完整的科学人才培养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章义和: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实体化的应急管理学院;科学设置应急管理专业学科专业目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急管理专业教育体系。

       

      5.应急文化建设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重视应急文化建设,在各地建消防博物馆;与中国作家协会等组织展开合作,请全国各地的作家及文艺工作者来书写、讴歌消防英雄,为他们写书、拍电影、拍电视,讲好中国的应急故事。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金葆康:将应急安全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方案中,并逐步实现常态化、实战化。

       

      6.煤炭与非煤矿山

       

      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建议理顺增值税链条,降低或取消部分税费,切实减轻去产能煤炭企业税费负担;采取差异化政策,降低先进产能煤炭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建议加强露天煤炭资源开发规划,整装煤田应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减少矿权设置数量,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煤矿,整合中小型露天煤矿,提高露天开采煤炭产业集中度。

       

      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院长刘春平:建议重视煤矿和非煤矿山地震监测,加强矿区专用台网建设,聚焦矿山灾害事件监测,共同开展矿山监测关键技术攻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建议合理设定和管理化石能源聚集区环境容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建议研究制定资源枯竭型煤炭矿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政策措施,研究化解老矿区、老牌煤炭企业金融债务、政策性破产、统筹就业补助资金等政策措施;研究减税降费政策,营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支持老矿区、老牌煤炭企业振兴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能源集团党委委员满慎刚:建议将智能化开采纳入国家能源技术创新战略、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和国家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协调机制,统筹协调部署,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智能开采技术创新有力有序推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永煤公司车集煤矿矿井维修电工游弋:支持、鼓励煤企与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定向联合培养,实行“入企先入校、招工变招生、校企双师订单式培养”模式,为行业储备人才。

       

      全国政协常委、农工党中央常委、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朋德:把地质环境安全纳入监管对象,形成深井灌注技术的准入条件,加紧修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何满潮:建议尽快促进煤炭行业利用原创先进技术进行转型升级,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改进“121”开采体系,科学核定冲击地压矿井生产能力,严控开采速度,强化责任落实和加强监督管理,从而降低安全风险。

       

      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合肥工大高科信息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魏臻:建议进一步出台有利于减轻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负担的财税优惠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孙建博:建议将淄博市整体纳入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转移支付补助范围,支持淄博市通过示范区建设。

       

      (三)代表委员灼见

       

      向上滑动阅览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兴凯:应急管理涉及行业领域众多,担子重、责任大,各方面工作都需要依法进行、有法有据。我们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推进改革,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好的应急管理机制和制度,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形成,这些好的机制和制度需要用法律形式加以固定。

       

      全国政协委员、一级律师周世虹:应该从修改完善法律法规和依法依规开展应急应对工作两方面着力,在法治轨道上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对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余梅:建议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条例》,提升社区服务法治化水平。制定《社区应急管理条例》,不需太多理论构建,只需管用、好用、长用就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部长张利荣:《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兼顾各类突发事件的共性,导致条文过于笼统、可操作性不强、实用性较差。光靠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已经不能满足形势需要,必须重构突发事件应对法律体系架构。

       

      全国人大代表、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电焊工高级技师孙景南:安全生产责任事故原因是多样的,但回过头来总会发现隐瞒隐患或者对重大隐患视而不见的情况。应将故意隐瞒重大事故隐患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着力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全国政协常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安全生产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很多事故暴露出相关监管部门职能交叉、未依法充分履职、相互之间配合不充分等问题。安全生产民事和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建立后,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召开圆桌会议、协同多部门联合执法等方式,理顺相关职能,做一把“斩乱麻”的快刀。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石化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现在,国家对安全生产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的职责之一就是把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政策传递给企业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让大家懂政策、重安全。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原安全总监成平:现在很多灾难事故发生前是没有预警的,等我们知道的时候,它已经发生了。这就等于敌人已经占领我们的阵地,我们还没来得及吹哨报告敌情,只能匆匆忙忙拿起枪去战斗,必然会造成重大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王涛班”班长王建清:如果员工发现隐患后不指出,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就会导致安全风险累积。如果大家都秉持‘主人翁’精神,把自己当企业管理者,问题就会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安全管理水平自然就上去了。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只有增强全民风险防范意识,对社会公众应对紧急风险状况给予官方指导,才能适应当前社会公共安全发展形势的需要,全面提升我国应急管理的整体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鹏:我们必须加强灾害应对能力,提高风险认知水平,制定可操作性的针对灾害演化全过程的风险防范预案。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隐患点在哪”“何时可能发生灾难”是地质灾害防治亟须突破的难题和瓶颈。应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预警工作,尤其是各种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研发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我们希望在硕士、博士特别是本硕博一体化的培养方面,加快专业布局,创新学制和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更多应用型应急管理人才。在培养模式方面,希望能利用应急加医学、法学加医学等等这样一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培养出复合型的人才。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副主委、西华大学副校长郑鈜:将应急管理作为融合性新兴学科,作为管理学学“应急管理”科门类的组成部分,列为与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旅游管理等并列的一级学科。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伴随着消防队伍的职业化,我们一定要全面提升消防员的灭火装备和技术,必要时候应利用高科技监测手段,出动航空救援队等,最大限度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塞罕坝机械林场北曼甸林场场长张利民:森林防火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

       

      (四)网友热议经梳理中国安全生产网和中国煤炭网收集到的2020全国两会“微E案”发现,网友热议应急管理相关角度主要为:

       

      从防疫思维中得出如何做好安全生产监管的一些启示;要加强应急系统专业培训,推动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认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阻止化工围城形势;从娃娃抓起,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常识列入义务教育课程;政府要民间救援组织的优势和特色,为应急志愿服务提供基本保障;全民要提高灾害危机意识;应急管理相关部门要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煤矿工人关心提前退休政策等。

       

      其中“用防疫思维促进安全监管”“加强应急系统业务培训”“阻止化工围城”“应急安全管理从业资格制度”“防灾减灾知识列入义务教育课程”等话题受网友关注度较高。

       

      网友观点摘编

       

      安徽合肥包河区同安街道胡正云:要用防疫思维促进安全监管。无论是安全生产监管还是公共卫生防范,其某些思维和方法存在一定的同源性,应该相互汲取和借鉴,疫情防控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启示我们,在安全监管中,同样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安全共识,充分发挥志愿者、网格员等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加强全员安全教育培训,发挥互联网+、大数据的作用,切实提高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

       

      广西来宾市合山市网友:目前,应急系统业务培训少,很多人员仅能保障日常值班和做些日常的书面材料工作。没有参加过任何专业培训,如有冲锋舟无人经海事局培训持证等。因此建议加强应急系统业务培训。

       

      江苏淮安市盱眙县应急管理局刘华伟:要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从源头上阻止化工围城形势。同时,他还建议要开展安全生产分区分类监管执法,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执法面临生产经营单位点多面广、监管执法人员相对不足的矛盾,必须将有限的监管执法人员的精力用到重点监管对象上,才能遏制事故的发生。

       

      山西省应急管理厅王治宇:对当前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部分应急局成安置局的现状,个人认为各级政府和人力资源部门应该设立更多应急管理类院校和专业,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力有效的政策制度,采取多种办学方式,对应急系统干部进行系统培训、专业培训。鼓励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推动应急管理人员的专业资质认证、绩效管理等相关配套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打通应急人员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渠道和路径。

       

      山东烟台市应急管理局开发区分局曲慧:从娃娃抓起,将防灾减灾自救互救常识列入义务教育课程,并定期组织地方应急管理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进校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

       

      上海厚天减灾救援公益促进中心侯斌:在各类突发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应对中,民间救援组织能够迅速组织志愿者协助政府各项工作。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整合民间救援资源,重视民间救援组织的优势和特色。建议民间救援组织参与应急任务时,一由调用部门提供必要的装备和个人防护器材支持。二调用单位以购买服务形式进行任务委托,由受委托单位自行承担法律和安全责任。

       

      网友张向阳:“厂中厂”“园中园”的存在,既是安全生产的忧患,也是城市发展的“风险点”,更是制约地区经济发展的“老大难”。政府要科学规划,加大安全投入,通过迁移并转、改造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布局,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联系我们 | 人才招募 | 入会流程 | 专委会简介 | 最新政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61号恒欣商务大厦413室 电 话:010-68215601 邮 箱:yjwl@cnel.cn
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应急物流网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3152号

京ICP备1300589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