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 正文 新闻中心 > 专委会新闻 >
以“平急结合”思路应对抗疫物流难题——访中物联应急物流专委会秘书长范学兵
发布时间:2022-05-05
目前,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严峻,虽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居民物资供应,但因防疫管控及物流受阻等原因,部分区域仍出现了蔬菜价格高昂、生活物资匮乏等困难。面对这一情况,有人提出应启动应急物流响应机制,以应急物流来为上海居民的生活物资保障纾困。为此,《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4月22日专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范学兵。在专访中记者发现,应急物流确实可以助力当前抗疫工作,但更应以“平急结合”的思路,统筹政府和市场资源,确保“有物可流、物畅其流”。
(中物联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范学兵)
CLPMA(《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上海此轮新冠疫情大规模爆发,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蔬菜价格高昂、生活物资匮乏、物流通道受阻等。如果从物流的专业角度进行反思,您认为主要有哪些启示?
范学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应急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物流关乎国计民生,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保障作用更是作用非凡。目前,反思上海疫情暴露出的物资保障问题,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上海作为拥有25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物流在保障和支撑城市正常运行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此次疫情的爆发使得物资供给缩水、需求骤增,而物流的不畅进一步放大了这种供需失衡。
二是在抗疫过程中需要统筹政府和市场资源,不可偏废。上海这次在抗疫物资保障中没有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政府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冲到了物资保障的一线,而不是政府通过为企业和市场赋能,保障物流企业高效顺畅运作,让“专业的人加倍干好专业的事”,这一问题,相比同期其他城市的抗疫情况显得格外突出。
三是再次证明了物流作用的发挥,必须基于各要素集成和各环节一体化作业。此轮上海抗疫所面临的物资供应不畅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了断流断链。比如,一些地方疫情防控层层加码,简单实行“一刀切”劝返,违规设卡断路、关闭高速服务区等,让司机没地吃饭休息、车辆无法加油维修、运输通道堵塞阻断。同时,运输、中转、城配、分发相互割裂,根本谈不上全要素集成、全环节整合、全系统优化。因此,从反思的角度,政府在抗疫过程中更需要具有现代物流的“系统”思维。
CLPMA:在此次上海抗疫过程中,是否应该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作用,以缓解居民生活物资出现阶段性匮乏等问题?
范学兵: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充分发挥应急物流的作用,对于保障受灾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救援能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比如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初发时,通过应急物流有效保障了重点人群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供应,有力支撑了武汉方舱医院建设等。但是,应急物流建设与运用是针对特定场景、特定人群的,具有特定的适用范围和时间阶段,不能无限扩大、包罗万象。比如此轮上海疫情期间居民日常生活物资的保障,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应该全部纳入应急物流保障范畴,换言之,这些适合且仍然可以通过市场保障的工作,还应继续发挥好市场的作用。毕竟应急物流是在突发状况、市场失灵或低效情况下,发挥政府主导的资源强制调配功能,为特定人群、特定任务物资需求“救急”,并不完全适用上海2500万人持续不断的生活物资供应。
当然,从更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各级政府都应该树立应急物流的意识,平时应该统筹应急物流与常态物流,加快推进“平急结合”的物流体系建设;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发挥好应急物流作用,让“好钢用在刀刃上”。
CLPMA: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当前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形势。
范学兵:我国自2003年提出应急物流以来,在国家和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应急物流相关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20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切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2018年以来,国家先后调整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从国家层面对应急物资保障相关事务进行了统筹,更为应急物流的系统建设奠定了组织基础。2020年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提出要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要建立国家统一的应急物资采购供应体系;在2020年9月9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快建立储备充足、反应迅速、抗冲击能力强的应急物流体系。这标志着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正式进入中央决策部署。
交通运输部近日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中心布局方案》,强化统筹布局,坚持“平急结合”,充分考虑我国自然灾害分布和公路网结构特点,在现有23处国家区域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储备中心基础上,增设13处储备中心,力争2025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建设任务。应该说,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已全面推进。
CLPMA:近年来,尤其是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应急物流保障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范学兵: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应急物资保障相关的生产、采购、储备、运输、配送、分发等各个环节不断发展,功能不断完善,我国应急物资保障能力越来越强,体制机制愈发完善,保障效果越来越好。
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应急物流保障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比如:规范应急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格式、简化办理手续,在疫情严重的城市周边设立应急物资中转调运站,开设应急物资运输绿色通道等等,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应急物流作为特殊紧急事态下的物流业态,其体系建设要素全、环节多,政策性、时效性强,组织协调复杂困难,标准要求很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实践过程方能逐步健全完善。目前,在应急物资储备建设方面力度较大,成效最为明显,包括中央、地方、军队、企业、家庭在内的物资储备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布局逐步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及产能动员制度逐步建立,应急物资生产企业资源、仓储资源、运力资源储备库逐步建立,多地还发布了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
CLPMA:我国应急物资保障和应急物流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哪些薄弱环节?
范学兵:虽然我们前面讲到在应急物资保障各环节能力在逐步提高,但就应急物流体系而言,系统建设不够。应急物流体系中的生产、采购、储备、运输、配送、分发等环节应该是一体设计、统筹建设、系统运作的,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各个环节被割裂开进行建设和管理,顶层设计规划不够。
在应急物资保障过程中,只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应急物流体系,各环节之间形成联动,才能最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应急物资保障活动的效率、效益。如果只是建强某一个方面,而没有从整个物资保障体系的角度去考虑,那么最终的物资保障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正如木桶效应一样,应急物资保障系统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短板。从近几次应急保障行动看,物资配送是整个应急物资保障中比较混乱的一个环节,物资“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效率不高。另外一个短板是对物资需求的准确预测和把握。当灾害发生后,如果不能立即做出准确判断,那么输送到灾区的某些物资很可能是灾区不需要的。
此外,在应急物资保障的组织管理方面,要运用物流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尽可能开放高速公路服务区、城市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并提供基本的工作生活条件,让物资真正“流”起来,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物流如同水电气,是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是刚需,一天也不能断。
CLPMA:应急物流体系的建构,需要哪些参与方?政府与社会资源如何有效结合?
范学兵:国家应急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企业、行业、军队乃至家庭、个人,全社会共同参与,汇聚各方力量、各类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应急物流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要充分发挥企业社会责任、以“平急结合”的物流响应,实现投入与产出相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而言,要在政府主导下,从理论研究、标准制定、队伍建设、信息化、预案最后到组织协调等,社会力量也进行全链条的参与,综合运用全社会力量资源破解难点、堵点。
CLPMA:在突发事件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中,如何进一步提升应急物流的应对实效,对此您有何政策建议与期待?
范学兵:首先,要强化落实“全国一盘棋”要求,完善应急物流预案,及时总结汲取此次疫情防控经验教训,明确应急物流相关机构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职责,规范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标准,落实急时统一的调度。
其次,要加强“平急结合”的物流企业队伍,通过完善标准和法规制度,尽快启动这项工作。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实施了两项与这项工作相关的应急物流标准,分别是:2014年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的国家标准《企业应急物流能力评估规范》,2018年经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发布的行业标准《应急物流仓储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当然,队伍建立起来还不够,还要加强平时应急物资保障的演练。在演练中才能熟练流程、发现问题,优化模式。只有平时多演练,在一起多磨合,在应急情况下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第三,强化应急物流专业人才队伍,加强教学、科研和社会宣传。根据应急物流岗位能力需求,重点培养统筹能力强、管理素质高、专业技能全的指挥管理人才。
第四,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设,最大程度的实现信息整合和信息共享。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应急物流信息管理平台,没有将应急物流业务系统体现出来,在客观上造成了物流各类信息没有一个集中呈现的平台,决策者无法从应急物流视角集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有效做出决策。(本文刊载于《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2年第9期)
热点新闻
- 统筹谋划扎实推动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加快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中物联发布2025年1月政策辑要
- 全国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基本建成
- 应急管理部召开全国救援协调和预案管理工作会议
- 湖北构建“1+4+N”粮食应急保障体系
- 亚冬会赛场外的科技力量:联合飞机Q20无人机为高速保驾护航
- 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优化调整西安为四类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 李曜坤:进一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四部门关于加强极端场景应急通信能力建设的意见
- 中央社会工作部等八部门联合出台措施加强快递员、网约配送员服务管理
- 应急管理部:加快应急救灾物资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 完善交通运输市场制度 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夯实基础
- 中物联发布2024年12月政策辑要
- 蔡进:2025年新年贺词
- 解放爱领航关爱货车司机,为梦想助学